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6篇( 四 )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取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主角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
因此观念中构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能够透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证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转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能够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 。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构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理解的 。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 。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在行为上给予用心的推荐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
1、询问基本状况 。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证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样想想怎样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能够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潜力;
- 《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读后感100字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小学生安全协议书如何写?
- 小学生交通安全发言稿怎么写?
- 小学生绿野仙踪400字读后感怎么写?
- 《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读后感精选
- 小学生优秀生评语怎么写?
- 小学生的社会评语怎么写?
- 小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评语怎么写?
- 小学生评价学生的评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