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写法怎么样?( 二 )


冯卫东老师提出为“真学”而教,学生学习是怎样发生的,这一问题他切换到教的视角来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读了他提出的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收获颇多,整理如下:
一、回归“童我”,以己“度”人
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说,不了解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能理解孩子的 。冯卫东老师认为光了解还不够,还要尊重自己的“了解”,从此出发“想验”(想象性体验)儿童心理,才能在他们“山不过来”之时,自觉自愿的做到“我就过去”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自己刚工作的时候,还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想的更多的是今天教学内容是什么,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提醒自己,不时的回到儿童时代,启用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以己“度”人 。就像冯老师所说的适当稚化自我,才能立于智化儿童,有利于儿童的智化 。
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明天的事情今天做,这种现象会经常发生,尤其到了初三,上学期会为了赶进度,把下学期的内容提前到上学期来讲,为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 。可是,我经常会发现,赶着教的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很不好,还经常容易忘记 。读到冯卫东老师的建议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活动,常常奔着数量、速度的目标使劲了,但是质量如何就没太在关注之中,才认识到自己只顾赶进度,而忽略了质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
冯老师反对过快的教学,赶进度 。质量优先的前提下,再讲究效率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如果一味贪多求快,效率看似上去了,质量则往往朝下走 。当质量与效率失衡,天平应向质量一方倾斜,不能只看到“高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
三、“多多”就能“益善”吗
多多未必善,过多则一定不善 。“中国式课堂”普遍教的多,我也经常是认为多讲点更好,万一考到了,我还没提过,就是“我”的失职,所以很多时候,会犯贪多求全的错误 。冯卫东老师指出,“明师”教学,内容多少则要合宜、得体 。多到什么范围,少到什么地步,不能一概而论,要考量多种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恰当判断,进而有效预设,妥善实施 。
正如冯老师所说:“教得过多,必然是出多入少,予多而得少,学多而化少,学多而终少,因多而致少;还会冲淡乃至湮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啊,教学若是如蜻蜓点水,学生不入心的学习也就没有知识的真正生成 。因而,教学就更加需要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更需要教师以少胜多地教 。冯老师给我们的有力指导便是“少是浓缩的少,少是有力的少,少是“引人”的少,教师要学会做“减法”,教学也要努力让学生“精于道”,“精于道”者必能习少悟多,实现“聚划算”,教其实不是交给,而是引出,就像过去农村抽水泵灌溉,先往水泵里倒一桶水,是为了引出一川水 。一桶水很少,一川水很多,理想的教学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