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意象型专题训练 如何提升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15)


题型五 “关键说”分析型
【题型评点】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词,往往一字一词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词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 。命题者抓住这一点以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 。2002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题目改革就率先考了这种题型,随后几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种题型 。它以小见大,难易适中,考查全面,将仍被命题者看好 。
【命题特点】
题目中先指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你谈谈你的理解 。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 。一般设置一个大题量 。常见的提问方式方式:
①某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
②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易思维】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题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诗歌有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
【典型题例】
秋 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价 。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 。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同意这种说法 。“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 。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 。
【举一反三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 。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可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 。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 。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
(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风光优美,环境清幽,远离尘世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
赤 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
参考答案:同意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 。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