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诗词之乡创建工作汇报 河南豫剧有关资料(24)


“大跃进”运动中群众的发动确实达到很高的程度 。从1958年9月开始 , 全国有2 000万人带上锅灶、背着镢头 , 下小煤窑挖煤 。为补充交通运输部门的不足 , 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和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幼参加了运输 。亿万人民在实现工业化 , 尽快改变贫穷面貌的口号动员下 , 怀着对于并不清晰的早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憧憬 , 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一场忘我的产业化事业之中 , 但由于这种产业化道路是在脱离了中国国情和实际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的 , 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违背科学的 , 其结果必然产生负效应 , 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 并直接危害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
在全民炼钢中 ,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产品质量下降、品种减少 。1958年 , 共生产钢1 108万吨 , 但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 在1 369万吨生铁产量中 , 有土铁416万吨 , 占30.4% , 小高炉、小土群的经营 , 使大量的森林资源受到破坏性开采;砸锅炼铁 , 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 土法炼的铁含硫量很高 , 质量差 , 难做有效之用 。
由于大炼钢铁的要求 , 基建规模不断扩大 。1958年的积累率由上年的24.9%猛增到33.9% , 大中型在建项目增为1 587个 , 比上年增加了595个 , 随着这种工业规模的过快膨胀 , 1958年全民所有制职工猛增2 000万人 , 总数达4 532万人 。这些都大大超过了国力 , 特别是农业负担的可能 。
1958年的农业生产遇到很好的自然条件 , 全国耕地受水、旱灾害面积较少(仅3 096万亩) , 而且多为小灾 , 成灾面积是1953年以来最少的(782万亩) 。这为当年的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好条件 。但在大办工业和其他事业的情况下 , 农村劳力被过多占用 , 1958年农村劳力比上年减少3 818万人 , 大量农具、牲畜被抽调去支援“大跃进” , 影响了种植、收获 , 农村生产关系由于人民公社化的变迁 , 使农业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 。因而使本来丰产的粮食、棉花大批扔在地里未能收获起来 , 造成极大的浪费;农业远未达到原来估计的产量 , 这就使大量增加的城镇和工业人口与萎缩的农业生产间的矛盾变得尖锐起来 。
4. 60年代的严重困难
庐山会议开展所谓反右倾后 , “跃进”要求重新提出 ,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愈演愈烈 , 使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从1959年起 , 我国农业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的袭击;加上苏联撤走专家 , 停止经济技术援助的影响 , 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
三年经济困难 , 最明显的表现是人民日用必需品 , 特别是食品的严重短缺 。
粮食紧张早在号称大丰收的1958年冬季已经露出苗头 。1958年12月7日 , 国家粮食部党组的报告指出:当年7月到10月粮食征购数量减少44亿公斤 , 销售和出口数量增加26亿公斤 。许多地区纷纷要求调入粮食 。1959年初 , 粮、棉、油供应均出现了紧张形势 。全国食粮库存比上年同期减少25亿公斤 , 油料库存在许多城市只能供应几天、十几天 。为此不得不减少农村销售量以保证城市供应 。同年4、5月间 , 城乡粮食销量继续增加(比上一年度多销90亿公斤) 。粮食库存在4月中旬已较上年同期减少33亿公斤 。食用油也出现了四处告急的严重情况 。“国家无法面面兼顾 , 大有顾此失彼之势” 。1959年5月26日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采取非常措施解决当前食油供应问题的紧急指示》 , 决定5月至9月除个别地区外 , 停止对农村供应食油 。6月底 , 全国粮食库存已减少到难以周转的地步 , 小麦登场后仍然是现收购、现调运、现供应的局面 。尽管对粮食产区实行定产、定购、定销 , 对超出定产部分国家只增购40% , 以便鼓励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 但1959年在反右倾的风浪中 , 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更加发展 , 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 。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 成灾面积达2亿亩 , 农业歉收已无法改变 。1959年农业总产值完成475亿元 , 比上年下降13.6% 。粮食产量仅为1 700亿公斤 , 比上年减少300亿公斤(15%) 。棉花、红黄麻、烤烟、油料、糖料和生猪产量 , 也分别比上年减产13%至22% , 而当年的粮食征购却高达674亿公斤 , 使农村留粮仅为1 026亿公斤 , 农村人均口粮不到183公斤原粮 , 农民吃不饱饭的现象到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