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诗词之乡创建工作汇报 河南豫剧有关资料(21)
其三 , 是这篇小说采用的儿童视角 。
在叙事上 , 这篇小说始终通过萧胜那一双童稚的眼睛展示着时代的沧桑变化 。这样一副儿童的视角 , 应该说是体现着作家独特的艺术匠心的 。一方面儿童的好奇和不谙世事增加了作品的含蓄美 , 另一方面儿童的天真诚实又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 。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回家 , 吃着红高粱饼子 , 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
“他们开会 。”
“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
“他们是干部 。”
“干部为啥吃黄油烙饼?”
“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这段父与子的对话是多么饶有趣味而又让人心酸 。如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位说出了真话的小孩子一样 , 萧胜的天真好奇映衬着大人的胆怯和虚伪 , 也表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征 。
但是这篇作品的叙事人称仍然是第三人称 , 它和单纯的第一人称 , 即儿童直抒胸臆的叙事语气显然不同 。这意味着作家或者那位叙述者只是客观冷静地观察着、展示着萧胜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世界 , 展示着萧胜对社会人生的感受 , 展示着他眼前的世界 , 但叙述者并没有完全与萧胜融为一体 。他要比萧胜本人的叙述冷峻深沉得多 , 对社会的揭示与表现也深刻得多 。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
关于练习
一、通读课文 , 看看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并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 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 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
这篇小说以中国20世纪6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为背景 , 描写了萧胜一家在饥饿年代里的故事 。当时在极左路线的影响和指挥下 , 广大农村推行“大炼钢铁” , 各家各户的粮食和锅都交上去 , 吃公共食堂 , 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跃进”到共产主义社会 。结果没多久 , 粮食供应严重不足 , 加上三年自然灾害 , 全国人民陷入饥荒之中 。许多像萧胜的奶奶这样的老人被饿死 , 萧胜小小年纪也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 , 小说从一个侧面抨击了当时“左”倾路线的荒谬 , 赞美了亲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
二、这篇小说运用了散文化的笔法 , 描写了许多场面和细节 , 它们是用什么串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艺术特色 , 了解小说的线索和艺术手法 。
这篇小说看起来比较散漫 , 它从萧胜在奶奶身边的故事一直写到萧胜随爸爸妈妈在坝上的生活 , 其中描写了许多场面和细节 。如奶奶给萧胜做鞋、“喝喽”着给他去食堂打饭 , 萧胜随爸爸去坝上一路上看到的景致 , 萧胜自己采蘑菇 , 以及开三级干部会、妈妈给萧胜做黄油烙饼等 , 这些场景之所以并不给人以游离之感 , 是因为它们都是围绕着萧胜那不谙世事的童真眼光、以“黄油”为线索贯串起来的 。这样写 , 使小说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流淌 , 又像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 , 富有浓郁的诗化特征 。这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色 , 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
三、揣摩下列句子 , 体会其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 。
1.奶奶老是说:“你的脚上有牙 , 有嘴?”“你的脚是铁打的!”
这是奶奶说萧胜的话 , 看似责备 , 实为疼爱 。脚上“有牙”“有嘴” , 是“铁打”的 , 是嫌他的鞋坏得太快 。用语非常生动形象 。
2.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 , 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 打掺了假的小米饼子 , 玉米饼子 。
奶奶有气喘病 , 冬天犯病时总是“喝喽喝喽”地喘 。“喝喽”在这里是像声词 , 衬托出奶奶病情的严重 , 可她还是每天这样喘着去给萧胜打饭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祖孙之间的亲情 , 尤其是奶奶对萧胜的爱 。
3.这车的样子真可笑 , 车轱辘是两个木头饼子 , 还不怎么圆 , 骨碌碌 , 骨碌碌 , 往前滚 。他仰面躺在牛车上 , 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 。牛车真慢 , 还没有他走得快 。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 , 走一截 , 又爬上车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无锡|江苏无锡十大特产,无锡有什么特产
- 江苏|江苏十大名酒排行榜,江苏都有什么酒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