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浒传诗词 水浒传施耐庵形容李师师的那首诗( 六 )


烛)烛畅谈 。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 。先生之著作,有《志余》、《
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按:即《水浒传》
) 。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① 。其所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 。呜呼 。
英雄生乱世,或可为用武之秋;志士生乱世,则虽有清河之识,亦不得不赍志以终 。此
其所为千古幽人逸士,聚一室而痛哭流涕者也 。先生家淮安,与余墙一间 。惜余生太晚
,未亲教益,每引为恨事 。去岁,其后人述元先生移柩南去,与余流连四日 。问其家世
,讳不肯道 。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 。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 。呜呼,国家多事,
志士不能展所负,以鹰犬奴隶待之,将遁世名高,何况元乱大作,小人当道之时 。先生
之身世,可谓不幸矣 。而先生虽遭逢困顿,而不肯卑躬屈节,启口以求一荐达;闭户著
书,以延岁月 。先生之立志可谓纯洁矣 。……
① 亥鱼--成语“亥豕鱼鲁”或“鲁鱼亥豕”、“鱼鲁亥豕”的简略,指字形相
似而读错 。“以正亥鱼”,就是“校正错误”的意思 。
墓志下文剥蚀,无法辨识 。从文字看,作者比施耐庵小七十来岁,比罗贯中小三十
多岁,而且与罗贯中在福建见过面,所讲的事迹,应该可信 。
但是据《水浒》研究者及考古学家考证,此文见于清代的施氏族谱,不是明代的版
本,有伪造的嫌疑 。这里姑妄录之 。
当地民间传说:施耐庵和明末起义军头领张士诚及其部将有来往,有许多人物的原
型,是从起义军中演化而来的 。他看到当时反元义军的头领,时常反反复复,投降元朝
,因此故意编个宋江投降后的可悲结局,警告那些爱投降的义军首领云云 。一说刘基曾
奉朱元璋的旨意到兴化邀请施耐庵出仕,但是被施耐庵婉言谢绝了 。还有传说刘基把施
耐庵的著作带给朱元璋看,识字不多的朱元璋看后认为这是“倡乱之作”,下令销毁,
不许民间刊刻,所以直到一百七八十年后的嘉靖年间,兴化有个进士叫宗臣,被朝延派
到福建去担任“提学副使”,负责训练壮丁,抗御倭寇 。时在福建的罗贯中的后人以“
乡谊”的身份去见宗臣,请以家藏小说(即《水浒传》)付梓,让军民暇时看看,以激
励志气 。得到宗臣的许可,才由福建坊间以《忠义水浒传》为名刻印出版 。--这个版
本,现在已经失传,只剩下五回或八回的残页 。
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或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月约为1330-1400,终年七十一岁 。也就是说,罗贯中比施
耐庵小三十五岁,施耐庵中进士的那一年,罗贯中刚出生;施耐庵死的那一年,罗贯中
四十一岁 。罗贯中的著作比施耐庵多:有《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龙虎风云会》等共有几十种 。但是从文字水
平看,比《三国》相差太远,不大可能出于同一人之手,有可能是早期作品或伪托 。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罗本(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 。高儒《百川书志》
说:“《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本贯中编次 。”意思是说:《水浒
传》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编的,也可以理解为两人合作的 。粗粗一想,这种情况似乎
不大可能:施耐庵辞官不做,开始著述的年龄是四十二岁左右,思想水平和文字水平都
已经成熟了;这时候罗贯中还是个三岁的小孩儿 。等到罗贯中成人,施耐庵的小说已经
写了近二十年,应该定稿了 。一般说来,老师水平总应该比学生高些或略高些(当然青
出于蓝的也不少),但是事实上罗贯中的水平比施耐庵要高得多:施耐庵著述三十多年
,一生只编撰了一部《水浒传》(也许还有别的著作湮没了),而罗贯中一生却写了十
几部书;罗贯中写《三国》,战争场面写得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
《水浒》所写的战争场面大都出于想象,地理位置更是错误百出,是名副其实的“纸上
谈兵”;《水浒传》如果经过罗贯中编辑整理,战争场面应该写得比现在的版本更好一
些:作为学生,而且参与“编次”,总不会眼睁睁地看见老师的作品中错误百出而无动
于衷吧?
《水浒传》里的地理性错误相当多,单是常识性的,就不下几十条,这里不一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