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的演讲稿怎么写?

“草 , 在结它的种子 , 风 , 在摇它的叶子 , 我们俩站着不说话 。”在顾城的诗里 , 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 ,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 。比如说这会儿 , 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 , 和我们的同学 , 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 , 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 , 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
陪伴很温暖 , 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 , 那就是时间 。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到最后陪伴就成了一种习惯 。就像我们的朗读者 , 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 , 夫妻之间的陪伴 ,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
在这期节目当中 , 最让我感动的是杨乃斌 , 一个字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 , 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地成长 , 他的母亲 , 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 。
所以 , 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 , 失去了陪伴 , 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 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为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
朗读者的评论 4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小的时候我应该就在《读者》之类的杂志上看到过这个故事 , 关于一个宁愿服刑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文盲的纳粹女看守 。这么多年了 , 那种荒谬和不可理喻的感觉在记忆中依然清晰 。我得承认我一直想看这部片子就是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为什么在重刑和承认一个简单的事实面前她的天平会如此荒唐的倒置?
带着这种眼光 , 注定我看到的不是一部爱情片 。
简单的列一下Hanna Schmitz的“年表”
1)1944~1945纳粹某集中营看守 , 并令犯人为她朗读 。因“忠于职守”不愿打开大门而使300人被困烧死于失火的教堂
2)1950年代与十五岁的少年Michael发生了不伦之恋 , 并令少年为她朗读;后不辞而别
3)1960年代因火灾幸存者的一本书的提到的细节而受到审判 , 但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曾参与的工作是对他人犯下的罪 , 并因耻于承认自己是文盲这一基本事实而承担了本不该由她完全承担的罪名被判处终身监禁 。
4)1980年代 , 在狱中依靠Michael寄来的朗读磁带学会了简单阅读和写字 。在被监狱释放前自杀死亡 , 并要求把自己的一点遗产交予集中营的幸存者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