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关于古诗词的评价 关于光明的古诗( 四 )


每天将旧的日子勾去,每年将挂历换上新的,便会叹息人生苦短,便会想到来日无多,便会想尽办法使已经在浓缩了的日子在浓缩些,精彩些,质量些,厚实些,便会朝前看一看那个诱惑,往后掂量一下已有限的价值 。

【我为什么登山】英国一名著名的登山家这样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对于登山家来说,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 。把登山运动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全力以赴 。
人类不断探险的精神是永恒的 。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人类才不断进步,才有今天的文明 。许多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对后来者,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意义 。一个具备探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寻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探险精神,就不会有什么前途 。

【南极探险中悲壮的一幕】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几乎同时开始了对南极的征服,当阿蒙森胜利班师后五个星期,斯科特才到达南极.虽然斯科特在向南极的进军中他已经知道了阿蒙森的胜利,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将成为失败者而停止前进.在返回时因遇上南极早到的冬季被围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奥茨冻坏了双脚,行动艰难,为了不拖累大家,夜里独自走出帐篷,消失在暴风雪中 。最后仅存的三位探险家体力严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无情的暴风雪让他们在又冻又饿又累中活活死去.临死前,斯科特还在写他的探险日记,他们至死都没有抛弃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标本 。茨威格曾赞道:“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荆棘鸟的传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创来换取……

【胡杨树】在内蒙古地区有一种叫做胡杨的树木,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生,二百年枯荣;死,二百年不倒;倒,二百年不朽.

【每条鱼都在乎】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 。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 。路过的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男孩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

【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最近,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
朋友说:我存在,并不仅仅意味着我活着,而应拥有生命质量;如果失去了生命质量,我选择死,就像安乐死一样,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结束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种选择死亡的方式是基于严肃的思考并能给生命带来升华,至少,它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维护 。我讨厌那种遇到些许压力就结束生命,这是逃避 。更有甚者,以自杀作为要挟手段 。这种人了结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带给他们的痛苦 。
挫折和愤怒是一种痛苦 。结束它的最好方式是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 。(《中国青年报》4月11日冯雪梅)

死于谁手】江西萍乡的烟花作坊爆炸、焦作歌舞厅大火 。四川合川沉船、武汉客机失事、多佛尔偷渡客惨死、江门烟花厂爆炸 。
河北霸州派出所长杜书贵当街掏出枪杀人还未终审,河南禹州的公安指导员刘德周又开枪杀死三人而后逃窜 。
9·11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两幢摩天大楼成为一片废墟,阿富汗人家的墙壁上布满了像筛子眼一样密集的弹洞,还有杰宁难民营散发恶臭的一具具腐尸 。

【生命有价】姚丽,建行大庆分行的一名女营业员,面对手持凶器的两名歹徒,在报警无效的情况下,为避免被抢去更多的款额,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万多元钱 。虽然事后她立即主动补交了这笔钱,单位还是对她实行了“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该行说得分明:“姚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应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 。”最后,经过仲裁委裁决和法院判决,在舆论压力下,单位总算开恩为:开除党籍、记大过、赔偿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