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诗词分析和课外文言文怎么做 语文作文素材

【诗词分析】
我们老师说:每天积累一首诗词,看赏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做起题来思路会清晰些 。
我建议,你找些曾经做过的题,看看题型(貌似有画面描绘、赏析作者情感、分析词语表达作用、分析表达方式等),积累做题方法 。
【诗词赏析方法】
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
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 。
“喜”虽未露面却“喜”意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因此,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
此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
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
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 。
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 。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
设题方式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技巧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
②雄浑壮阔 。
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
设题方式1、语言上有何特色?2、分析语言风格或谈语言艺术特点?
解答技巧①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①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
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设题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
解答技巧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像、白描;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②阐明为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