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读书笔记怎么写?( 三 )


随着课堂活动的展开 , 师生、生生彼此都在交流和撞击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 并通过引发创新灵感的火花 , 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快乐 。比如教《杨修之死》一课 , 有个学生在大多数同学根据课文前几个小故事一致认为 , 杨修是因没遇上贤主 , 以致因才遭嫉 , 最终被杀时 , 大胆提出这种看法不全面 。他认为 , 在《三国演义》中 , 曹操曾多次感慨“知我者 , 郭公也” , 郭公 , 指的是郭嘉 , 曹操很重用他 。为什么对郭嘉就不“忌”、“恶” , 甚至起杀心呢?可见 , 杨修并非是因才遭嫉 , 而是因为他只是卖弄小聪明 , 没能在行军打仗上真正帮到曹操 。他的死 , 曹操实在不该负主要责任 。这个学生新颖的观点 , 对所有同学乃至老师都是一个启发 , 进而使大家加深了对“杨修之死主要是性格上的弱点所引致”的认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学习模式·深化拓展互动〗
丰富课后练习内容 , 通过课内知识的延伸 , 拓展学习空间 , 达成学生最终的意义建构 。如学完《杨修之死》后 , 可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 围绕该课内容自选角度 , 写一篇小论文 。参考题目可以是《我看杨修之死》《假如杨修在刘备手下》《杨修之死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
【浙江省台州市双语学校 许 平】
〖跳起创新生活的“华尔兹”·创新课堂教学〗
佛家有诗云:些微方寸千般态 , 几许灵根百样花 。语文教学何尝不如此 , 每一课的教学 , 都会因教师的不同而异 , 因学生的不同而异 , 因环境不同而异 。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 不但是为了这一课 , 也是为了学生的生活 。语文教学是流动的水 , 如果学生“动”起来了 , 那么课堂内外 , 那一次次预约的精彩 , 那一次次不期的邂逅 , 那一次次悄然的融合 , 那一次次澎湃的碰撞 , 必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教学《杨修之死》 , 我们开展了“闯三国迷宫”活动 。这活动其实就是各组来个“三国知识大比拼” 。活动共设五个项目 , 分别是猜灯谜 , 说成语 , 听唱腔猜戏名 , 歇后语大观 , 人名地名知多少 。闯迷宫开始 , 首先是猜灯谜 , 我出题:“中华强盛 , 打《三国演义》里的一人名 。”话音刚落 , 第4组的徐华同学“霍”地站起来 , 大声叫道:“华雄 。”徐华出口就中 , 为第4组先拔头筹 , 其组员很是兴奋 , 而其他组同学的脸掠过一丝失落 。到猜名时 , 我叫各组派代表上讲台 , 站在各自的地盘 , 面对黑板 , 听题写答 。“曹操出生地 , 在现在的哪个省?”有人写浙江 , 有人写北京 , 有人写四川 , 有人写云南 , 有人写广东 , 有人写河北 。台下 , 许多人在急匆匆地翻书 。忽一人大呼“安徽、安徽” , 于是台上的6人赶紧用手涂擦 , 都写上“安徽”??这堂课紧张激烈 , 活泼有趣 , 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