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读书笔记怎么写?( 五 )


【《杨修之死》读书笔记怎么写?】〖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辩论观点 , 抛砖引玉〗
许多课文都存在不同的观点与见解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的特点 , 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后 , 展开辩论 。在教《杨修之死》时 , 关于杨修之死有两种意见 , 第一种是杨修恃才放旷 , 终于招致杀身之祸;第二种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 , 以消除隐患 。学生对两种观点互相辩论 , 引经据典 , 旁征博引 , 各抒己见 , 引出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及历来对曹操的评论和曹操的其他言行来分析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 。从而调动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 丰富了学生们的历史知识 , 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一中学 王凤英】
〖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巧用·发问要活〗
利用矛盾激活是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 巧妙利用出现的有思维探讨价值的矛盾性问题激活教学 。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实施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 , 课堂中常常出现教者设想和意料之外的情况 , 还会遇到学生的种种质疑和问难 。这些问题有的是教者备课时忽略的 , 有的是教学深化过程中产生的 , 其中必不乏智慧的火花、独到的见地 。教者应凭借对教材的通透了解和对教学活动的熟练驾驭 , 机智地随机判断、选择、调拨 , 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 适时利用 , 以推动教学向深度广度演进 。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 , 不以“才”字为线索(“才”──有才与忌才──乃是一条性格线 , 直通教学重点) , 而偏以“死”字为轴心(环境教学重点)展开讨论 , 扩大了讨论空间和训练容量 。当探讨逐渐趋于“身死因才误”(杨修有才与曹操忌才乃杨修死因)结论时 , 一学生提出异议 , 认为这个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他说 , 曹操一向爱才重才 , 为了留住关羽不惜一个个大将被杀却不肯将其伤害;徐庶有才 , 进曹营后虽一言不发也未遭杀戮 。由于曹操广泛罗致收纳人才 , 曹营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 说曹操是因为忌恨杨修有才而将其杀害是说不通的 。这个将怀疑直指教参的分析和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质疑持之有据 , 言之成理 , 十分具有挑战意味!对此 , 教师当机立断 , 顺势把讨论推向一个新的矛盾漩涡:曹操到底忌才还是爱才?如系爱才 , 那么爱才的曹操为什么杀死有才的杨修?杨修身死是因为有才吗???经教师如此一番点火煽风 , 推波助澜 , 课堂讨论异常活跃 , 不惟作为教学重点的人物性格瓜熟蒂落 , 而且事实上等于完成了作为训练重点的故事复述 , 效果很好 , 而且是多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