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助推农村发展的诗词 如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
2、基本原则 。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
3、主要目标 。
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
二、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
1、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 。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 。加强海洋牧场建设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 。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 。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 。
3、延伸农业产业链 。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 。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 。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 。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 。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 。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
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 。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农业部、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业局等负责)
5、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 。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