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永遇乐 李清照诗词永遇乐( 四 )


前三段后一句都是反问句 。从身处何方的迷惘到春意已浅的失落心情,最后托出世事难测的叵测心态,生动刻画出作者被战乱洗礼后麻木莫明不可熨平的心灵世界 。这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从茫茫然无知的发问身处何方,到内心迷惘的空然独对春柳烟海,后烘托出她那叵测难料的心态 。每一段的前两句都是四字句,作者写为描写句并使之对仗 。三段虽因各自的第三句字数不同(相次为4字、5字,6字),但因为句式结构相同,仍然形成排句出现 。诵读起来,具有节奏感,而且每段落末尾的疑问句的字数迭增,因而加强了情绪分量 。每一行前两句都是正面铺陈,写的花团锦簇,修词考究,但在其后却用一个疑问句否定了 。通过鲜明的反差,表现了词人忧郁难遣的情怀,且随段末疑问句字数的递增,更显出它的浓重 。
在前三段讲叙中,读者已清楚看到女词人晚年苍败的内心世界 。也许,高明的诗人总有些与众不同之处,况李清照乎?前半阙最后一段作者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插曲“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毕竟李清照的名气还是有的,那些达官贵人的内眷还是没有忘记李清照 。可是她统统谢绝了她们的好意 。这些朋友应该都是些有相当文学修养的人,平时应常与清照在一起饮酒谈诗,不然就不必用“酒朋诗侣”了 。本可借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好好和朋友们乐一下,消消愁恼,饮酒作诗,好好过个战乱后一个难得热闹的元宵节 。这本为理应之事,由于心情实在不佳,她便婉言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相邀 。一个人落到“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境地时,那还有心情外出好好玩一玩,散散心啊 。作者为什么不愿意与朋友们出来散心游玩呢?下半阙作者作从中告明真情 。
既然不出玩了,那么就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呆着 。一个人呆着久了,不免会想些杂七杂八的事来,从前的,今天的,还有昨天的,有快乐的,还有悲伤的,有一串串笑语声,还有杂着梧桐雨的泪滴……李清照晚年能让她回忆的可真够多 。夫死误嫁,国破家亡,文物散失殆尽,如今就只有孤独一个人 。这样的遭遇,一旦认真想起来心底不免更添些苦楚 。于是李清照开始把记忆的视线抛到几十年前的一个元宵节 。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原来,那时候妇女们是特别重视上元节的 。由于封建时代的女人没有任何权利参予政治、军事等社会重大活动,她们只能在家里操着劳务 。有钱人家的女人或体面人家的妇人顶多加些描红女工喝酒聚会或玩些斗草打马等游戏,连填词作诗写文都认为是闺中雅事,只能在闺内传看不可张扬过甚 。人身自由与求学权利被极度遏制 。故李清照前后的一些较为有名的女性文学家,都没有取得杰出的成就 。女人们最希望的日子就是盛大的节日,如寒食、清明、七夕、中秋、重阳、春节、上元,人日等 。这些节日,她们可以高兴打扮一番,和自己的伙伴、丈夫孩子一道到户外踏春游玩赏灯或者和亲爱的人团聚吟诗酬唱,饮酒行令 。或邀几个好玩伴斗草打马 。这些节日才可使她们完全和外面的世界接触,深锁闺中的少女少妇们是多么殷切期盼这样的节日到来啊!这些节日中,上元节更是女人们最喜爱的节日 。上元即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天 。在宋代这是官民都极为重视的节日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载:“山灯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终夕天街鼓吹不绝 。都民士女,罗绮如云 。”这等隆重的节日谁能把它放过呢?特别于深锁闺阁的女人们 。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齐楚 。”铺翠冠儿是以翡翠羽毛为装饰的帽子,为元宵节时妇女的应时妆饰 。捻金雪柳乃在绢或纸之外,另加金线拈丝所制的雪柳,雪柳则为用绢纸做的花 。“簇带”是宋时方言,将首饰密集插戴满头的意思 。“齐楚”是漂亮之意 。上三句意思为,妇女们为了打扮的比别人漂亮,就拾尽漂亮高贵的饰品来打扮自己 。当然,当年的女词人心情应是轻快的 。她有兴趣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齐楚 。那知命运捉弄人,少历繁华,晚境凄凉 。“年年雪里,常插柳花醉”(《清平乐》)的活泼少女,意沦落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心境极为苍凉的孀妇 。这段话是词人回忆当年的元宵节里的自己燥动心情,活泼之极,就如画一般展现在读者和作者眼前 。岁月苍桑,美好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一场战乱打破了应有的平静 。不应失去的,都不见了踪影 。不想拥有的,如今却抱了个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