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词的发展 古代诗词的发展( 二 )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别开天地,自有特色 。对比而言,唐诗主情韵,开朗俊健,以境取胜;宋诗主理致,深幽曲折,以意胜 。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号西昆体 。王禹俘、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宋诗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其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宗主,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其诗宗尚杜甫,瘦硬生新,属于江西诗派的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而终能自成一家 。陆游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存诗近万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南宋后期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他们的作品现实感不强,诗格比较浮弱 。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添上了最后一抹光彩 。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其诗内容丰富,“沉挚悲凉,自成声调”(赵翼语) 。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人中原地区,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饲——散曲 。与传统诗词相比,它大大扩展了表现范围,形式更自由,语言更活泼,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 。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其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趋于雅正典丽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明初,高启、刘基等人的诗歌较有社会现实内容,但接着兴起以朝廷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歌功颂德,空廓浮泛 。明中叶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 “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先后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们盲目尊古,一味模拟,受到有识者的批评 。先有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起而矫之,继有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极大地冲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 。稍后的“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等人,主张与“公安派”相仿,但追求幽深孤峭的诗风 。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 。钱谦益、吴伟业等在清初诗坛影响很大 。王士祯提倡“神韵”说,成为当时诗坛领袖 。清中叶以后,考据学风盛极一时,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 。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抒发报国大志,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
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 。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 。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 。南唐冯延巳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语) 。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不事雕饰,缘情而行,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 。”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词风,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范仲淹词中的某些词作开始呈现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风格,给宋初时期的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创制并写作了大量的慢词,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多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语言俚俗,富于平民色彩,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豪放词派,使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而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北宋后期词坛主流又复归婉约,代表人物为秦观、贺铸、周邦彦 。秦词柔婉清丽,情辞兼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贺词笔调多变,刚柔相济 。词至周邦彦再一变,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作慢词,以思力取胜,词风典丽精工,对南宋格律派、风雅派词人影响极大 。南北宋之交出现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创言浅意深、本色当行的“易安体” 。她善于炼字炼意,擅长白描,令慢均工 。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清俊旷逸;后期词抒身世之感、家国之思,苍凉沉郁 。南宋初期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等,多亲历靖康之变,故以词为武器,抒发爱国情怀,上承苏轼,下启辛派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主承苏轼但取径更广,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辛词风格多样,或壮怀激烈、豪气逼人,或缠绵哀怨、清新活泼,尤能寓刚柔为一体 。在辛弃疾的影响下,陈亮、刘过和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辛派爱国词人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