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翻译部分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什么(17)


人世间富贵的荣耀 , 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 , 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一样 。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 , 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了 。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 , 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 , 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课本素材活用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 , 又有清流激湍 , 映带左右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一觞一咏 , 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 , 斟满一杯酒 , “流觞曲水” , 那份悠然和沉醉 , 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 , 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 , 挣脱人生羁绊 。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 , 感悟有限的人生 , 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 ,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 , “心凝形释 , 与万化冥合”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 , 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 , 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死亡、生命、人生
精彩运用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 , 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 。“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 , 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 。因此 , 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 。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 , 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 。”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 。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 忘生死 , 轻成败 , 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 。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
3.夫人之相与 ,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自由、个性
精彩运用生活中 , 我们可以对所爱的事物寄托情怀 , 不受约束 , 自由挥洒青春 , 谱写人生 , “仰无愧于天 , 俯无愧于地” 。
4.逝者如斯 ,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 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适用话题自然、永恒、变与不变
精彩运用流水像这样不断地流淌 , 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从认识事物变化的角度看 , 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 , 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 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天地呢?这启示我们从多角度看问题而非把问题绝对化 , 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中也应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 并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 出来 , 理性地对待生活 。我们要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和克服它们 。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而人之所罕至焉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 , 不随以止也 , 然力不足者 , 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 , 而又不随以怠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 , 于人为可讥 ,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
(《游褒禅山记》)
适用话题尽吾志 , 永无悔
精彩运用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 , 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 , 亦不能至也” 。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 , 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 。要实现远大理想 , 成就一番事业 , 首先要有“志” , 其次要有“力” , 再次要有“物” 。这是啥
学会这三点你就知道如何读懂古诗词了古典诗词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 但又是一个必考的考点 , 可见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但是学生却很头疼 , 如何学会古诗词鉴赏?需要培养三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