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翻译部分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七 )


兴趣 , 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 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 , 找到症结所在 , 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 对症下药 。
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 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 , 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 , 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既然同学们如此喜欢流行歌曲 , 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 , 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 , 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 , 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体现在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 。
我先说音乐的融合 。在这类作品中 , 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 , 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 ,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 。就是说 , 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 , 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 , 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 , 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 。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 , 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 , 曹雪芹原词)、《滚滚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 , 杨慎《临江仙》词)等 , 也都具有上述特点 。应该说 , 在这种音乐的融合中 , 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 作曲家才情的高下往往可以决定歌曲的成败 。实际上 , 为古典诗词谱曲较之为一般的歌词谱曲具有更大的难度 , 对作曲家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 。《别亦难》的作曲陈刚是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 , 而《枉凝眉》、《葬花吟》的作曲王老师、《滚滚东逝水》的作曲谷建芬 , 都是当代乐坛上的重量级人物 , 这种融合是古诗词很容易进入到流行歌坛 。
在这方面 , 专辑《淡淡幽情》可以说最具有代表性 。《淡淡幽情》是著名歌手邓丽君演唱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 , 刘家昌、梁鸿志、黄沾、古月等人作曲 , 宝丽金唱片公司出版 。共收入十二首歌曲:1、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独上西楼);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几多愁);4、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芳草无情);5、秦观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6、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有谁知我此时情);7、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胭脂泪);8、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万叶千声);9、朱淑贞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人约黄昏后);10、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相看泪眼);11、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说还休);12、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思君) 。从曲目中可以看出 , 《淡淡幽情》所收12首全部为词 , 其中五代词3首 , 宋词9首 。而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被选入的也不是他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 而是《水调歌头·中秋》 。
再者除了音乐的融合之外 , 文字 , 也就是歌词的融合恐怕更值得我们关注 。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 , 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 , 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原来的字句 , 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 , 或者整句地沿袭 , 或释其大意 , 或用其意象 , 或取其情境 , 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 , 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观 。这就是我所说的“文字的融合” 。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 , 离我远去不可留 , 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 , 明朝清风四飘流……
——《新鸳鸯蝴蝶梦》
显而易见 , 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 。我们对照李白的原诗:
弃我去者 ,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