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情别绪的古诗( 五 )


白日登山望烽火 , 黄昏饮马傍交河 。
行人刁斗风沙暗 , 公主琵琶幽怨多 。
野营万里无城郭 , 雨雪纷纷连大漠 。
胡雁哀鸣夜夜飞 , 胡儿眼泪双双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 应将性命逐轻车 。
年年战骨埋荒外 , 空见蒲桃入汉家 。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了望烽火报警的情况 , 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 , 此代有水的地方 , 非实指)去饮战马 。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 , 白天用它烧饭 , 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 。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 , 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 , 一定是充满幽怨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 , 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 , 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 。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 , 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 。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 , 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 。玉门被遮 , 即不准退入玉门关 , 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 , 退至敦煌 , 请求朝廷退兵 , 汉武帝“闻之大怒 , 使使(派使者)遮玉门 , 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 , 十有八九是战死 , 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 , 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 , 供富贵者享用 。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 , 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
战争是残酷的 。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 , 杀获吐蕃数万人 。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 , 水寒风似刀 。
平沙日未没 , 黯黯见临洮 。
昔日长城战 , 咸言意气高 。
黄尘足今古 , 白骨乱蓬蒿 。
战争过后多年 , 战场依然暗淡凄凉 , 漫漫的黄尘 , 杂乱的蒿草 , 白骨散弃其中 , 永远被人遗忘 。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 , 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 , 都是凄惨的悲剧 。
【诗仙、诗圣】
李白的诗
李白(公元701—762年)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今甘肃) , 先人曾流落西域 , 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 , 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 。李白家境富裕 , 少年时饱读百家书 , 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 。同时好交游 , 受朋友和社会影响 , 喜谈修道成仙 , 向往行侠仗义 , 慷慨有大志 , 性格豪放不羁 。25岁时离开家乡 , 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 , 结交社会名流 , 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 由友人荐举 , 唐玄宗召见他 , 任他为翰林待诏 , 做皇帝的侍从文人 , 居长安近三年 , 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 。由于权臣排挤 , 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 , 再度开始漫游生活 。在洛阳 , 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 , 结下终生友谊 。安史之乱开始时 , 他已55岁 , 正在宣城(在今安徽) 。在安史之乱中 , 他怀着报国之情 , 应永王李璘之邀 , 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 , 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 , 中途遇赦而归 , 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 ,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 , 享年62岁 。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 , 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 。在《上李邕》一诗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假令风歇时下来 , 犹能簸却沧溟水 。
时人见我恒殊调 , 见余大言皆冷笑 。
宣父犹能畏后生 , 丈夫未可轻年少 。
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 , 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自信 , 受到世人嘲笑 , 还以孔子(宣父)“后生可畏”的话为自己辩解 。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 , 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 , 他的“大言”遭冷笑并不奇怪 。然而作为诗人 , 他却是个天纵之才 , 是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 。他一生作诗人 , 政治上无作为 , 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 , 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 , 却是大幸 。唐诗如无李白 , 那就同华美的大厦抽掉一根栋梁 , 那才是极大的遗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