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诗歌鉴赏题目与答案( 七 )


尾联就登楼所见古迹以寄慨 , 遣辞委婉而讽刺深切 。上句大意是说蜀后主刘禅如今仍然得享祭祀 , 但其人实为无道亡国之君 , 只令人感到其可怜罢了 。这完全是借眼前古迹 , 慨叹刘禅任用小人而亡国 ,  , 对唐代宗宠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以致酿成万方多难盗寇相侵的局面予以尖锐而深刻的讽刺 。结句自伤寂寞 。杜甫是一个“济时肯杀身”、“时危思报主”的人 , 而当此万方多难之际 , 自己却只能若躬耕陇亩时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一样 , 于此登楼吟诗 , 而垂暮多病 , 志向莫伸 , 岂能不令人悲慨!这正是首句“花近高楼伤客心”的主要原因 。
全诗即景抒怀 , 状山川雄丽且联系着古今世事之变 , 蒿目时艰又能把自然景物渗透其中 , 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 。语壮境阔 , 寄慨遥深 , 是诗人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很好体现 。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 , 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雪夜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
答案:写怀雪、秋风、长城用典山河破碎、国家南迁爱国、为国担忧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 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 , 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 , 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 , 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鉴赏: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 , 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 然而诗人被黜 , 只能赋闲在乡 , 想那山河破碎 , 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 , 感于世事多艰 , 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 , 于是 , 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 , 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
“国仇未抱壮士老 , 匣中宝剑夜有声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 , 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 , 诗人北望中原 , 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 , 有如山涌 , 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 , 倾力报国 , 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 , 问出多少郁愤?

【阅读题诗歌鉴赏题目与答案】

“楼船”二句 , 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 , 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 , 金主完颜亮南侵 , 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 , 后金兵溃退 。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 , 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 , 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 , 曾强渡渭水 , 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下句指此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 , 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良时恐作他年恨 , 大散关头又一秋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 , 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 , 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 。“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 , “铁马”与“秋风” , 意象两两相合 , 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
“塞上长城”句 , 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 , 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 , 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 捍卫国家 , 扬威边地 , 舍我其谁?然而 , 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 , 奋斗落空 , 一切落空 , 而揽镜自照 , 却是衰鬓先斑 , 皓首皤皤!两相比照 , 何等悲怆?再想 , 这一结局 , 非我不尽志所致 , 非我不尽力所致 , 而是小人误我 , 世事磨我!我有心 , 天不予 。悲怆便为郁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