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全文和翻译及赏析:庄子原文赏析及解释(11)


【原文】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1],则与彼无以异矣 。虽然,请尝[2]言之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俄而[3]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今我则已有谓矣[4],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5],而大山为小[6];莫寿于殇子[7],而彭祖为夭[8]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9],而况其凡乎[10]!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12] 。
夫道未始有封[13],言未始有常[14],为是而有畛也[15]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16],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17],六合之外[18],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19]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20],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圣人怀之[21],众人辩之以相示也[22] 。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
夫大道不称[23],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24],不勇不忮[25] 。道昭而不道[26],言辩而不及[27],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五者圆而几向方矣[28]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29] 。注焉而不满[30],酌焉而不竭[31],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32] 。
【注释】
[1]类:同类、相同 。
[2]尝:试 。
[3]俄而:突然 。
[4]谓:评说、议论 。以下几句同此解 。
[5]于:比 。豪:通作”毫”,细毛 。末:末稍 。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
[6]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
[7]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
[8]夭:夭折,短命 。
[9]历(曆):历数,计算 。
[10]凡:平凡,这里指普通的人 。
[11]适:往,到 。
[12]因:顺应 。已:矣 。
[13]封:界线,分别 。
[14]常:定见,定论 。
[15]是:对的,正确的;”为是”,意思是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畛(zhěn):田地里的界路,这里泛指事物、事理间的界线和区分 。
[16]伦:次序 。义:仪,等别 。一说本句当作”有论有议”,姑备参考 。
[17]八德:八类、八种 。
[18]六合: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 。
[19]论:研究 。议:评说 。
[20]春秋:这里泛指古代历史,并非指战国以前的那一段历史年代 。经世:经纶世事,这是用调理织物来喻指治理社会 。志:记载;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誌” 。
[21]怀:囊括于胸,指不去分辨物我和是非,把物与我、是与非都容藏于身 。
[22]示:显示,这里含有夸耀于外的意思 。
[23]称:举称 。一说通作”偁”,宣扬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