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九 )


胎质:胎骨一般较薄,胎质粗糙,胎色灰白,火候较高(可能是用馒头窑烧制) 。
釉色:深浅不一,有带青褐色,有带青黄色;釉面厚薄不匀,多黑色斑点;胎釉结合不紧密,有剥釉现象 。后期采用二次上釉法,釉层加厚,明亮光泽 。
器型:多为碗、盘、缸,其中直壁平底足碗数量最多 。
纹饰:多为刻划的莲瓣纹和同心圆纹 。
底足:多挖成内凹形 。由于用三足支钉叠装焙烧,烧好的器物内底面留下难看的疤痕 。
南北两大瓷系的产品特点
南方瓷系
1造型比较秀气,胎质颗粒较细,胎色瓦灰,有的略呈红色或黄色,气孔细,空隙度小,胎中黑少 。
2瓷器胎料中的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于北方;二氧化硅的含量较北方为高;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钛的含量都较北方瓷系为低 。
3釉层青绿发翠,有的带暗黄色,有半木光 。
4瓷器烧成温度较低,一般在摄氏1200度左右 。
北方瓷系
1造型比较新颖,器体高大粗犷;胎体厚重,胎色浅灰,颗粒粗糙,胎内有黑点和气孔,孔隙度大 。
2瓷器胎料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达32%;二氧化钛的含量也高,超过1%;二氧化硅的含量较南方为低 。所以,胎的呈色较南方瓷器的偏深一些 。
3釉层较薄,玻璃质强,颜色灰中泛黄 。
4瓷器烧成温度高,多在摄氏1200度~1300度 。
隋唐五代时期的瓷器鉴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业的空前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瓷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全国的大一统局面,又为隋唐瓷业的发展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
南北朝时期所产生出的南北两大瓷系,在隋唐统一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下,双方有加快交流和交融的趋势,但它们毕竟是数百年对立时期的产物,难以在短时期内消弥两地在文化上的差异,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系和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系,相对而立,自成体系,形成了唐代瓷业布局的“南青北白”的显著特征 。
在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瓷器的审美情趣是以类玉为上,这不仅是受限于瓷器生产的时代条件,也是社会上层和文人的审美取向的必然结果 。在唐人的某些诗句中,就大量用瓷器与玉器进行类比,明确表露了他们对单色瓷器的审美取向 。如顾况的诗《茶赋》就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 。是对“似玉”的越窑青瓷的赞美 。又如杜甫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中有:“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是对“扣如哀玉”“胜霜雪”的大邑白瓷的感慨 。基于此因,唐代茶圣陆羽在评价当时国内烧瓷水平最高的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时,认为“邢瓷类银,越瓷类玉”,故“邢不如越”,以“类玉”的越窑青瓷定为唐代瓷器的最上品 。在越窑青瓷中又以晚唐五代至宋初被誉为“千峰翠色”的秘色瓷为最高水平 。
古人这种想往和喜爱玉质的审美意识,由来已久,它是中华文化自远古和三代就崇尚玉器观念的延续和发展 。“昔者,君子自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而栗,知也 。廉而不岁,义也 。垂之如队,礼也 。扣之其声清越以长……”(《礼记·聘义》孔子云)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诗经·秦风·小戎》) 。这种以玉来象征君子美德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历代君王和士大夫,然后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社会整体接受了以玉为宝贵的观念的大环境下,将玉的概念自然地引申到瓷器制作上,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
于是,被授予了人格化的种种美好品质的玉,便成为唐五代瓷器品质高低的评判标准 。
隋代主要窑址
贾壁村窑
窑址位于河北磁县峰峰矿区之西的贾壁村,是北方有代表性的青瓷窑场 。
胎质:分为两类,一类胎质细腻,颜色灰白,瓷化良好;一类胎质较粗,有黑色斑点,瓷化较差 。
釉质:胎质细腻者胎面施透明青绿色釉,流釉现象不显著;胎质较粗者胎面施青褐色釉,常有流釉现象 。内外施釉,外部釉不及底 。
器型:器物一般胎体厚重,形体较大而不变形 。器物成型主要是轮制,少数附件如砚足、罐系、把柄等是用模印、手捏而成 。器物有碗、钵、高足盘、壶、罐、盂、砚等,其中以碗、钵、高足盘为最多 。由于叠烧,器内均有三个支钉痕迹 。

【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纹饰:素面器为主,有的钵内划有花瓣纹和波浪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