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诗词和说明文( 二 )


(7)以乐景写哀情 , 如“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8)诗情画意 , 如“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9)运用典故 , 如“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
2.艺术风格
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 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 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 杜甫的沉郁顿挫 , 李白的豪迈飘逸 ,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 王维的诗画一体 , 王昌龄的雄建高昂 , 高适的悲壮苍凉 ,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 王昌龄的雄健浑厚 , 高适、岑参雄浑奇拔 , 韦应物的清新典雅 , 韩愈的奇特新颖 , 李贺的忧郁激愤 , 元稹的艳丽浅近 , 刘禹锡的清峻明朗 , 李商隐的清丽俊逸 , 杜牧的含蓄绰约 , 李煜的伤感细腻 , 欧阳修的清丽明媚 , 范仲淹的苍凉悲壮 , 晏殊的明朗疏淡 , 苏轼的旷达豪迈 , 柳永的缠绵悱恻 , 黄庭坚的自然流畅 , 秦观的情真意切 , 李清照的婉约凄切 , 陆游的雄浑奔放 , 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
四、考查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掌握
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考查 , 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从不单独命题 , 也不纯粹考一些死记的知识 , 但它灵活地穿插在诗词赏析题中 。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运用两个典故 ,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 , 出现了关于词的术语“下阕” , 我们要知道词的第二段叫“下阕” 。当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时 , 我们就要对词人的生平、志向、思想有大致的了解 。若缺失了这一部分知识 , 对诗词的理解和答题就会形成障碍 。因此 , 适当对这一部分进行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诗歌文体知识 xRf中国绿色语文网——为师生搭建绿色的语文知识平台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的体式上分 , 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①古体诗 ,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 , 押韵较自由 。②近体诗 , 包括律诗和绝句 。
从内容和表达上 , 诗又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xRf中国绿色语文网——为师生搭建绿色的语文知识平台
古诗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 。源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 反映人民的愿望 。如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 。源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 , 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手法 , 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如李白的诗 。
古诗也有各种流派:①唐诗有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孟浩然) , 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②宋词有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 , 婉约派(如李清照) 。
词 , 又称为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 , 句有定数 , 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 第一段叫上阙、上片 , 第二段叫下阙、下片 。
曲 , 又称为词余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 , 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又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
我国古代诗歌不仅取材广泛 , 内容丰富 , 而且形式多样 。不同的诗体各有特色 , 如古风、乐府多为民歌;律诗体制严格;词或豪放 , 或婉约;散曲有严肃 , 有诙谐 。
2.关于著名诗人、词人 。
要了解所处的年代、人生经历、志趣、思想和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 要把作品和当时的心境联系起来 。
如何鉴赏说明文: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 , 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 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
二、说明文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 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它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