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诗词和说明文( 三 )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
3、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 , 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
三、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1、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 , 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 。
2、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 , 如《死海不死》、《看云识天气》、《人类的语言》、《生物入侵者》等 。
按写作方法分
1、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 ,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国石拱桥》 。
2、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结合 , 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 , 具有一定文艺色彩 , 如《看云识天气》 。
3、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 , 常用以说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 ,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
4、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 , 阐释抽象的事理 , 如《向沙漠进军》 。
按功用范围分
1、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说明文 , 如《统筹方法》 。
2、科技说明文:说明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 , 如《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
3、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解说词、简介、规则等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 , 如《从宜宾到重庆》、《话说长江》 。
四、说明方式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 , 说明的方式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1、平实说明: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的说明事物 。
2、生动说明:就是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说明事物 。这类说明文 , 在说明事物时 , 多运用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 , 有时在说明时为了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还往往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 。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的说明方式 。
五、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 , 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内容 , 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 , 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 。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 , 或自上而下 , 或由前到后 , 或从外到内 , 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的进行说明 。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有十种逻辑顺序: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体;⑦由具体到抽象;⑧由简单到复杂;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综合 。如《死海不死》(现象到本质) 。如《大自然的语言》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时 , 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的 。先谈最主要因素纬度 , 其次谈经度 , 再其次谈地势的高低 , 最后谈古今的差异 。按着这样的顺序说明 , 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 。
理清说明顺序的基本方法:
说明文的顺序 , 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 , 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 , 兼用其它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 , 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 , 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 , 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 , 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 , 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 , 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
六、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 , 如《苏州园林》
(2)总——分——总 , 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如《向沙漠进军》 。
递进结构的主要形式有:
①现象——本质;
②特点——用途;
③原因——结果;
④整体——部分;
⑤主要——次要;
⑥概括——具体 。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 。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 , 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 , 要分清是总分关系 , 还是分总关系?如果是递进 , 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是从现象到本质?是特点到用途?是原因到结果?是整体到部分?是主要到次要?是概括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