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读后感怎么写?( 四 )


从东汉萌芽到唐朝的没落,士族门第存续了六七百年的时间 。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有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士族门第也不复往日之盛,甚至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历史的发展是合理的,她在不断的迈向一个理想的境地 。她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并在不断地续写着变幻的下一刻 。
2018.9.14 张华
国史大纲读后感(三):来自星星的钱穆
吾所以将钱穆置于"来自星星的"之后,起因有三:一、钱穆与都敏俊同为教授;二、两人熟谙历史;三、此亦为最重要一点,即两人之影响力均非同一般,盖都教授影响于女人,而钱教授则影响于读书人 。是为序 。
多月以前,吾师邓长春君赐我《国史大纲》一部;自是以后,吾视其为《九阴真经》,手不释卷,虽时常觉其枯燥无聊,但深感此书有货,故将其卯足了劲读完 。读完其文,猜想其人,故有此鸿篇巨著出炉 。关于钱穆,三言以蔽之,曰"中国控",曰"孔子发烧友",曰"学霸".1 中国控 控,据说源于岛国语,意为情结,如许嵩唱"微博控"、杨帆讲"德国控",皆有此意;而中国控,则也是指某人具有中国情结 。读《国史大纲》及相关文章,可知钱穆实为一资深中国控 。他写的《国史大纲》连排版都是竖排繁体,让拿着这本书看的在下也瞬间有种莫名的高调感——毛泽东比他大几岁,鲁迅比他大十几岁,有见过他们的书是这么拉风的么?一翻序言,里面那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其知名度堪比陈寅恪之"了解之同情"与灰太狼之"我还会再回来的"!这种"温情与敬意"着实是被他带进了对中国历史的解释中的 。在书中钱大爷对那些发出"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之类的声音是这么回的——"其然?岂其然!"意思是:"这话对吗?对个毛线!"给予了深深的鄙视!那句"所变者我,能变者亦我,变而成者依然为我"所体现出来的"自我"精神怕是会让那些没看这本书而开口闭口就希腊罗马、英美德法的伙计们惭愧了!
太史公曰:现在有些人啊,经常这个"癖"那个"癖",这个"控"那个"控",岂不闻,知之深才能"癖"之切、知之深才能"控"之切?甚矣,其不知学也!
2 孔子发烧友
我曾在一相机店里听过"发烧友"一词,因说这个词的人是个漂亮姑娘,"文以人传",所以我对"发烧友"这个词印象深刻 。发烧友,大抵指一人或多人对某一人事有极高热情,几至于热得发烧,故谓之"发烧友".钱穆九十三岁时曾谓:"我脑子里心向往之的,可谓只在孔子一人 。"由此可知,"孔子发烧友"一词,钱穆当之无愧!钱穆在《国史大纲》中给予孔子之评价也是极高的,各种"第一个"的殊荣一并赋予孔子;钱穆论南北经济中心转移时将原因归结于"人事",此一风格无异于孔子那句"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此外我亦隐约觉着钱穆在书中对古代的税制、兵制和官方意识形态有所侧重,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曾对他学生讲为政要"足食、足兵、使民信之",不知是否有所关联?反正钱穆对孔子的基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