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塑化|人体塑化标本——“活着”的尸体?( 四 )


果壳的前编百思特网辑Vicky曾经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考古系学习体质人类学和法医人类学 。人类骨骼和牙齿的研究是这类学科的基础 。骨骼就如同时间胶囊一样 , 保留了人类生活的细节 , 更保留了人类生活时代的细节 。
为了写硕士论文 , 她摸过100个个体(individual)的头骨和颈椎 。这些标本来自英国西萨塞克斯郡一个中世纪遗址新出土的300多具遗骸 。除了少数的王公贵族 , 大多数出土的遗体都是“无名氏” , 没有墓志铭、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线索 。曾经有学生觉得“好玩”给标本起昵称 , 教授非常生气 , 当场就叫这个学生“out”(滚出去) 。
人体塑化|人体塑化标本——“活着”的尸体?



Vicky正在给某个个体的头骨和颈椎做测量、记录丨Vicky提供
一个人没有资格给陌生人起名字 , 一个人只有资格给自己的所属物起名字 。哪怕只是一块骨头 , 也要把标本当成和自己同等地位的存在 , 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
然而 , 就算在研究实践中对标本抱有足够的敬意 , 考古学家挖掘墓葬、研究人类遗骸的行为本身在世界各地一直饱受争议 。
美洲原住民与考古学家之间就“究竟谁拥有印第安人祖先遗骸”的问题曾争论了几十年 。许多美洲原住民信仰万物有灵 , 如果人死后遗体被打扰 , 这个人的灵魂就会作恶 , 因此原住民无法忍受自己祖先的遗体被存放在博物馆的库房里、摆放在博物馆的橱窗中进行展出 。1990年 , 美国才通过一项法案 , 规定博物馆和相关机构将亡者的遗骸归还给美洲原住民部落和夏威夷原住民团体 。
有学者认为 , 考古学家把人类骨骼视为没有生命的人工制品 , 和陶瓷、石碑没有两样 , 只是可供参考的研究对象 。但是每一具骨骼都曾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 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 , 有思想、有尊严 。后人不应该打着“科学”的幌子 , 实则为了满足自己对其他文化的好奇心、医学上的探究欲或经济上的利益而擅自打扰逝者 。
人体塑化|人体塑化标本——“活着”的尸体?



埃及学家罗莎莉大卫和病理学家埃迪塔普博士在1975年检查1770年的木乃伊丨Manchester Museum
埃及木乃伊恐怕是被“消费”最多的古代人类遗骸 。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在2008年曾经展出未被包裹的木乃伊 , 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时间和空间上的遥远距离似乎淡化了“木乃伊也是人”这一事实 , 大多数人只是把木乃伊当作奇珍异宝、珍贵的文物 。但是 , 历史自有其记载 。古埃及的文献明确记载了当时的人们希望自己死后遗体被葬在自己的国家 , 在自己的坟墓里不受打扰 。因此 , 将木乃伊从坟墓中挖出 , 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 , 并运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展出 , 违背了古埃及人本身的意愿 。
在英国杜伦大学的哲学教授杰弗里斯卡里(Geoffrey Scarre)看来 , 在我们这个时代 , 木乃伊成为了一种资源 , 一种活人用来达到目的的工具 , 这不是尊重死者的表现——关于死后如何安置遗体 , 我们理应赋予死者发言权 。
自体圣像
目前 , 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的人体塑化标本全都是由医学院校的解剖尸体制作而成 。解剖尸体的最初来源是“无主尸体” , 也就是因为冻、病等各种原因死亡而没有亲属认领的尸体 。虽然有不少博物馆的参观者曾表达过捐赠遗体的意愿 , 但根据相关规定 , 只有红十字会以及红十字会认可的机构才能接受遗体捐赠 。
果壳的一位编辑在参观过生命奥秘博物馆后就想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博物馆 , 希望死后能被做成塑化标本 。她没选择器官捐赠 , 因为觉得“器官捐赠能帮助到的人数有限 。在博物馆里‘做’科普 , 受益的人数是无限的 , 还是挺有意义的 。”
哲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这段话完美地体现了功利主义效用最大化的思想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1769年写道 , 希望“人类将因我的死获得些许益处 , 死后还有少许机会为生者作贡献”。在《自体圣像——死者带给生者的更多益处》一书中 , 边沁提出 , 人死后肉身有两种用途:短期的和永久的 , 前者体现在“理论解剖学和实践解剖学”方面 , 后者体现在“防腐和雕塑”方面 。他将自己的遗体托付给朋友托马斯索斯伍德史密斯(Thomas Southwood Smith)博士 。在边沁死后 , 史密斯博士遵循其意愿 , 在一家剧院的舞台上当着边沁的追随者和医学院学生的面 , 公开解剖了尸体 。解剖完后 , 史密斯博士将骨骼重组 , 对头部进行特殊处理 , 按边沁遗嘱要求 , 给骨架穿上“我经常穿的黑套装” , 坐在“我生前经常坐的一把椅子上” , 手持“我晚年常用的手杖” , 然后装进“一个合适的盒子或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