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A苏轼B吴思道C王国维D李清照(11)


而苏轼的另一首《定风波》则又别具旷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雨道中不狼狈而窜,斜照相迎也是预料中事 。通过对生活小事的描绘,表达出诗人不计得失、一切听任自然的超旷哲学 。这是一种类似于禅宗之“悟”的思想境界,说明苏轼在抵御外界困扰时,常常是通过调整内心、升华自我来实现的 。苏轼对放达、超尘拔俗的美学境界的追求和对旷达人生的陶醉和热爱,于此可见一斑 。
三、推陈出新、神韵悠远、情真意切 。
苏轼的词作一共约有三百四十多首(见朱孝藏编校《东坡乐府》),其中除了豪放、旷达之作外,还有一大部分婉约词,同样是神韵悠远,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但同是婉约词,苏词却有所不同 。
首先,内容新颖是苏词的一个主要特点之一 。苏轼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独特性,决定了他必然要在传统婉约词的基础上给词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婉约词是以言儿女之情为主,其作用是为了娱乐遣兴 。苏轼却一反常调,“以词为诗”,打破诗词畛域,凡能入诗者皆能入词,将诗歌所表现的内容移之于词,使词不仅可以言情,而且可以明志 。社会人生,自然风物都可表现出来 。苏轼之前,一般文人词的淡淡忧伤,皆是承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悲愁念忧的情结,很多都是无病呻吟之作,并没有或者少有坎坷人生的肺腑之言 。苏轼则不同,他在词中融入了个人高旷的胸襟,浑厚的思想经历,使词更贴近了生活与时代的脉搏 。
例如他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这是一首悼亡词 。苏轼以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对离逝了十年的亡妻的哀思,感情极为真挚 。上片写作者对妻子王弗的思念,生死之隔,千里之遥,有无限凄凉却无处倾诉,“纵使相逢”,也由于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不能相识了 。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记梦中还乡,王弗还像往昔一样正在“小轩窗”前梳妆,二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情此景,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词的结尾设想王弗在黄泉之下对自己的怀念,感情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悲恸 。全词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前人未所能及 。
再看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咏杨花,苏轼便也和了一首寄给了他,即是本词 。词中苏轼借咏杨花,书写思妇幽怨缠绵的情思,委婉悱恻,人花互映,亦花亦人,情为景生,景缘情造,极富感染力 。末尾一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干净利落,余味无穷 。王国维曾以此词对比章质夫的《水龙吟》称:“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16足见苏轼婉约词之新奇独特之处 。
此外,同是婉约词,苏轼追求另一种清新优雅的审美情趣,体现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美感 。如“清丽舒徐,高出人表”○17的《洞仙歌》(冰肌玉骨);如高雅典重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等等 。还有一些描绘农家田园蓬勃生机的如《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写寂寞孤鸿渲染幽凉意境的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 。苏轼沿着传统婉约词的创作发展变化,推陈出新,这是对题材艺术美的改造 。
综上来看,我们不能只单方面地以豪放或者疏旷来概括苏词的总体风格,因为苏轼在豪放与婉约这两方面的词作,都高于唐宋以来的历件作品 。因此确切来说,只能用风格多样化来概括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

【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A苏轼B吴思道C王国维D李清照】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 。他词的创作,使词的发展史出现了最高峰 。其文学成就引起当时和后世学者的普遍重视 。后世许多著名文人都深受其影响,如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苏轼影响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