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炼字的古诗( 二 )


最后两句是说 , 我暂时离去 , 不久当重来 , 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 , 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 , 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 , 悠闲自得的情趣 , 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其实这也是“推敲”这个词的来由 。
2;《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绿”字用的最好 , 王安石最讲究用词 , 最初他用的是“到”字 , 又改成“过”字 , 还用过“入”字 , 用过“满”字 , 最后定为“绿”字 , 将名词动用 , 这一创意顿使诗色大增 。诗中用了白描的手法 , 以大缩微 , 并用了设问句结尾 , 有力动人 。
全诗表现了作者想念江南金陵的心情 , 金陵的钟山是他在金陵时的住处 。茫茫诗情是思情 , 悠悠水 , 切切意 , 尽在其间 。
怎样赏析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接触古典诗歌 , 我们会发现有一类诗句 , 诸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 , 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 捻断数茎须”、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 , 死是不吟时”等 , 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 , 这也就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 即后人所说的——炼字 。
国学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几个甚至一两个字上 , 正是这几个或一两个字让全诗意境飞出 , 情感表达更为彻底 , 也使诗歌有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 对此妙处有过相关阐释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 ,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 ,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闹”与“弄”带来的意趣正是前人炼字的结果 。
国学炼字常能把诗歌写活 , 所以历来诗人们非常讲究字句的锤炼 。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 , 字者眼也” ,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炼字之妙也早有议论:国学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 。若非此二句,亦乌得而为佳句哉?如《六一诗话 》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落,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 。陈公因与数客论,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或云度,莫能定 。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公叹服 。余谓陈公所补数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工也 。(卷九)
国学这段话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炼字的艺术以及对字句锤炼所下的功夫 , 也正是这种不让诗句落入俗套的追求 , 才有了“暝色赴春愁 , 无人觉来往”等传世佳句 。
国学关于炼字 , 还需明确炼字与诗眼的区别 。前者倾向于推敲锤炼字句 , 而后者在于能高度揭示诗歌主题 , 不过历来文人常常将两者合而为一 , 诗眼往往也就是炼字的结果 。关于炼字的艺术 , 在很多诗歌论著中都有过阐述 , 下面我们以杜甫诗歌为主 , 就炼字的位置以及所炼之字的词性来进行下简单的探讨 。
一、所炼之字的位置
学国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 , 很多诗歌中炼字所放之处 , 时有变化 , 正如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 。”脱俗巧妙之字在不同的位置却都能让诗句或活灵活现或深刻逼真 , 毫不影响诗意的绝妙传递 。孙奕《示儿编》说:“诗人嘲弄万象 , 每句必须炼字 , 子美工巧尤多 。”他以所炼之字的位置对杜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归纳 。首先 , 他说:vad90国713k4学k1ljb网n23i1
学国如《春日江村》诗云:“过懒从衣结 , 频游任履穿 。”又云:“经心石镜月 , 到面雪山风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云:“稍知花改岸 , 始验鸟随舟 。”《漫兴》云:“糁径杨花铺白毡 , 点溪荷叶叠青钱 。”皆练得句首字好 。
学国这里是为我们介绍杜诗中首字写得比较好的三处 , 其中特别是“经心石镜月 , 到面雪山风”中的“经”与“到”字写得非常传神灵动 。接下来孙奕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