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炼字的古诗( 五 )


有责这里笔者认为“落月动沙虚” , 是上弦月景象 。上弦月上半夜升起 , 下半夜落下 , 月落沙暗 , 乃虚字之意 。说明杜甫下半夜尚未入眠 , 愁思之深 , 可以想见 。另“飞星过水白” , 乃瞬间之景 。“落月动沙虚” , 乃久立之象 。
有责4、形容词
有责古典诗歌中 , 形容词的锤炼有时也能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 , 杜诗诸如“青惜峰峦过 , 黄知桔柚来”、“碧知湖外草 , 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 , 红腻小湖莲”以及“林花著雨燕脂湿 , 水荇牵风翠带长”等诗句中形容词用的都非常好 , 他用一双善于捕捉世间万物的慧眼观察着周围世界 。针对“林花著雨燕脂湿 , 水荇牵风翠带长”中的“湿”字 , 北宋学者王彦辅说:
有责此诗题于院壁 , ‘湿’字为蜗涎所蚀 。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 , 因见缺字 , 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 , 黄云‘老’ , 秦云‘嫩’ , 佛印云‘落’ 。觅集验之 , 乃‘湿’字也 , 出于自然 。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 。诗言志 , 信矣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六《曲江对雨》注引)
有责从仇兆鳌的这一段注引 , 可以看出杜子美用“湿”这个字时 , 定然是下过一番功夫 。“湿”字以自然取胜 , 林中花儿被春雨沾湿 , 艳丽之色 , 像被胭脂染过一般 , 姿态宛然俏丽 。也有选本作“落” , 然咀嚼再三 , 也不如“湿”字自然生动之妙 。
有责其它的如柳宗元《渔翁》“欸数乃一声山水绿”中的“绿”字,韩愈说“六字寻常一字奇”,和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有异曲同工之妙 , 具有形神兼胜之美 , 两者皆为后人津津乐道 ,  。

【关于炼字的古诗】

三、结语
有责由上述种种 ,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的精神可见一斑 。这些所炼之字生动传神 , 或表情或造境 , 诗人的情感因此表达更为彻底 , 读者亦能从中涵咏出兴味 。需要注意的是 , 炼字是为了让诗意表达更加符合诗人所愿 , 在创作诗歌时切忌不能进入死胡同 。刻意追求新奇 , 不仅不会妙笔生花 , 反而会适得其反 , 使诗歌显得晦涩难懂 , 诗之旨诗之趣远矣 。
谁能帮我找几个关于古诗中炼字的例子?传说中 , 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 , 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 , 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 , 之中各加一字 , 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 , 张口就来:前句加“摇” , 后句加“映” , 即成为“轻风摇细柳 , 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 , 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 , 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 , 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 , 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 , 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 , 若有若无 , “细柳”动态不显 , 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 柳枝拂然的柔态 , 与“轻”、“细”相宜 , 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 , 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 , “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 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 , 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 , 一个“失”字 ,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 , 满句生辉 。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 , 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 , 苦吟鬼神愁” , 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 , 天地最穷人” , 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 , 捻断数茎须” , 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 , 一吟泪双流” 。炼得好的 , 便成了诗眼 , 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 , 千古流传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 以“噪”衬“静” , 以“鸣”衬“幽” , 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 , 更为鲜明 。“红杏枝头春意闹” , 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 , 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 给人以美好享受 。“微风燕子斜” , 一“斜”字 , 化动为静 , 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