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怎样赏析辅字和望字( 六 )
熟悉汉魏诗的人,会发现这首诗同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七首》中的一首有某种联系 。曹诗是这样的:“心悲动我神,弃置勿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王勃的诗,显然受到曹诗的影响,是从曹诗脱化而来的,但两者却大有不同之处 。曹子建满怀幽愤,⑤他的上述一番话是极无聊赖,强作排遣之词,所以情思缠绵,语调沉郁 。王勃虽然也经挫折,但毕竟年少,他的一番话是出自肺腑,所以情思矫健、语调明快 。有人讲,王诗胜过曹诗,我看倒也不见得 。但王诗并非简单的沿袭,而是自有独到之处,所以同样应当受到称赞 。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 。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 。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 。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 。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 。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 。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⑧,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⑦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 。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确实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必定曾使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 。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 。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就拿五言律诗来说,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 。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 。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
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在谈到王勃的诗对后来诗歌的贡献时,满怀激情地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 。”我们不妨把王勃的这首诗看成黎明女神项链上的一颗明珠,这样看,会更能领受它的迷人的魅力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①古人对于离别是很动感情的,送别是郑重其事的 。那时候,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又落后,一别动辄多年,能否再见很难说 。他们那样重视离别是可以理解的 。士大夫阶层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赠,还常常写诗文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借以抒发别情或者相互勉励和安慰 。所以在古代诗歌遗产中,送别的作品有相当大的数量 。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 。他只活了二十六岁就死了 。但是,由于他勤奋学习,因而在短促的一生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他既能写诗又会作文,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 。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 。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了进去,那就会显得俗套、平庸,没有味道了 。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才不去写这些呢!他的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读后使人深受感动 。
在这首诗里,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 。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 。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 。“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 。“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 。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 。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范文有没有?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怎么写?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格式怎么样?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翻译-赏析怎么写?
- 10个带游的古诗
- 题破山寺后禅院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古诗五首
- 含离别字的诗句
- 关于友善的古诗
- 团结友爱的古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