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怎样赏析辅字和望字( 五 )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这首诗的诗词是什么?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篇名 。唐代王勃作 。杜少府为作者友人 。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quē)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分难舍的心情,是忧愁悲苦的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②可以代表这类诗的基调 。有没有人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豪迈的歌声呢?有,不多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首 。
【导读】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 。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那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
【翻译】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 。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 。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 。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 。他曾几次到过长安 。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 。“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
[编辑本段]【诗句分析】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 。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 。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 。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 。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呢?我们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啊!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
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