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全文( 六 )


九、明驼
前人解释“明驼”为骆驼(《酉阳杂俎》),此说不妥 。
按《说文》段注:“按驲为尊者之传,用车;则遽为卑者之传,用骑 。”“单骑”为“驿”、“驿”谓“马”,所谓“置驿”,“俗用骆驿” 。
由“骆驿”之俗称,相传至唐,“驿置有明驼使”,专作军机传递之用,所使牲口,并非骆驼,而是快马 。
木兰不受官职,自谓卑者,所以只求天子之“驿置”,以单骑送她回故乡 。在这里,“明驼”即指“俗用骆驿”,或经唐人润色而据“明驼使”所改易 。总之,木兰所要借的,是驿站的快马,而不是骆驼 。
如果以“明驼”为一种千里马的名称,那就可能是“明题”(白额)的音转,因而谓之“旳颡”亦可 。
--张忠松《中学古文疑义试析》,载武汉师院《中学语文》1978年第3期
对“明驼”二字,旧注多沿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解释:“驼卧腹不贴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 。”这说法不能解决问题 。另有两说可以参考:一说“明驼”是唐驿使名 。“唐制,驿置有明驼使,非边塞军机,不得擅发 。”(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三十)传唐杨贵妃为安禄山送荔枝,曾违制擅发明驼 。另一说据内蒙人民传称,古有专用于喜庆佳节的骆驼,躯体精壮,平时善为饲养,用时盛饰珠彩,称之为“明驼”(参见《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
木兰诗原文及解释原文: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对着门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 。姑娘没有想什么,姑娘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
到各集市上买来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嚼子和缰绳、长鞭(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军壮士(有的)身经百战死于沙场,(有的)许多年后才归来 。
木兰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功很多次,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 。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了,赶紧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了每一间的房门进去看了看,脱去我打仗时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裙,对着窗户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惊讶:同行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人!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是跳跃的样子,雌兔的两只眼眯着,(所以容易辨别) 。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时,怎么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