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策略与古典诗词教学 如何指导学生高效积累古诗词( 八 )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 。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
2、品味语言 。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
3、分析技巧 。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