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诗词篇 唐宋诗词中的友情( 七 )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于是年被召还朝 。这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 。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有不能见谅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
苏轼在杭州的唯一政绩便是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但没过多久,王安石再度执政,他就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
之后苏轼几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饱尝宦海沉浮之苦 。一度曾被贬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岛),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 。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 。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 。
图片我也找了几个:
苏轼的雕像——http://www.fff222.com/ff/pic_ssx.JPG
http://bbs.16889.cn/ly/custom/picture/235.jpg
苏轼的书法作品——
http://taishhj.nease.net/csz-1.jpg
http://www.1stbook.net/zgsh/sushi/d-01.jpg
关于唐诗宋词的古诗词鉴赏书推荐几本作者:楚云飞
来源:知乎
我想楼主这个提问,也是对所有想读一读甚至有些深入了解唐宋诗词的人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中文系研究方向为词的人说详细一点吧,只是小硕多有不足~~
首先很多人提到了上海古籍的鉴赏辞典系列 。这套书的优点很明显,多请名家专业撰写,深入浅出,内容全面 。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体例不一致,有的篇目名家的水准呵呵(可能是弟子代笔),还有就是携带不便,看着好大一本没有闲翻的欲望了 。另外如果买这套的词建议买唐宋词的上下册,而不仅仅是宋词的上下册,因为唐五代有很多精彩的词纯宋本没有收 。
其次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普及本也被提及,我想这是本人所共知的书,来问或者其他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这个回答基本上没有太多用处~~当然我仍觉得这本书闲翻不错 。
那么其他推荐的我想也是我主要要说的类型,带有较好分析而非过于专业艰深分析的书────
1.唐诗小史,罗宗强著 。这是一本我一读再读的小书 。如果想了解唐诗的全貌,并且了解唐诗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唐诗的成就为何能成为诗歌巅峰的,这本书是非常好的选择 。书不厚,文字通俗可读性极强,推荐 。
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这是一本我从中学读到研究生的小书,但知名度也是极高的 。对文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知道王国维的份量 。我觉得这本书是初学者能得到很多启发,研究者能得到很多滋养的词学著作 。薄薄一本,分条陈述,每条短的不过几十个字,哪怕带到旅途慢慢咀嚼一条,也别有风味 。著名的人生三境界即由此出,何妨读下不多的全文呢?
3.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 。叶嘉莹先生有颇多著作,如果对杜甫,李商隐,陶渊明,王国维等有兴趣可以读她的专著 。这本书我认为是最适合第一次阅读的先生的书 。先生的书以女性独特的敏感细腻解析唐宋词的美感,特别讲究诗词中的兴发感动,可以说风格在诸家中独树一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