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高中诗词鉴赏 谁能告诉我几个在高考中出现的苏轼诗词鉴赏题

07年全国卷一: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
〔赏析〕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 。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当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上任,其时,当地“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超然台记》) 。经过他一年尽心竭力的治理,局面趋于安定 。为了调节“济世”与“归隐”的矛盾心境,他于熙宁八年底修葺园北田台而成超然亭,由其弟弟苏辙命名,点出其超然物外,优游自乐的情性 。这首词便是次年春登超然亭而作 。词题一作“暮春” 。词调《望江南》即《忆江南》,本为单词,宋人将其重复一遍,成为一种双调新格体 。
词的上片写密州春景 。词前两句写登台前所见春色——“春未老”,以拟人的手法写仲春的富盛,含意亲切;“风细柳斜斜”,似一特写镜头,细腻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 。“斜斜”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柳条垂垂,随风摇荡的风姿 。后三句再写登亭后眺望的景色,词人为眼前的春色所触动,情兴盎然地登上超然亭去欣赏全城的春景,只见“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壕”,指护城河,半沟碧绿的春水环城绕墙,满城娇红的鲜花相映绽放,好一幅艳丽夺目的春光图!“烟雨暗千家”,进一步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朦胧意境,既紧紧扣住春天特有的景象,又暗伏着深沉的意蕴,为下片抒情作好铺垫 。
下片抒乡思之情 。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眼前花红柳绿满全城、轻烟细雨暗千家的景象,寒食、清明时节的传统风俗,勾起了词人思乡的情思,强化了欲归不得归的感慨和叹息 。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哀悼不愿出山而被烧死的介子推,下令举国禁火三日,故称寒食节 。古人寒食、清明,又有扫墓的传统风俗 。寒食节后,重新生火,谓之“新火” 。“咨嗟”,叹息 。酒醒后,词人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归乡探亲、扫墓而叹息,为仕途失意、抱负未展却又不得归隐山林而叹息 。但苏轼是一位豁达超然的人物,此时未泯灭“致君尧舜”的宏愿,故而结尾三句笔锋一转,抒发了特有的随缘自适、自我解慰的旷达胸怀 。面对着来自家乡的“故人”,词人说,让我避而不谈思念家乡的愁肠,而悠然自得地生起新火煎烹新焙制的茶,邀客人一道美美地品尝吧,趁着自己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赋诗饮酒、享受人生、超然物外、忘却世间一切愁思苦闷吧!
全词写登超然亭所见的春景及由此牵动的羁留异乡的乡愁,又以“超然”的情怀贯穿其中,情景相融,天衣无缝 。写景抓住时节特征,诗意盎然,为抒情制造气氛,抒情出自肺腑,情真词显,又紧扣季节景物,上下呼应 。其谋篇布局,章法韵格,乃天设地造,无懈可击,显示了苏轼按谱填词的过人技巧,堪称双调《望江南》的典范之作 。
07年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 。(8分)
阮郎归•初夏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闲雅而有生气 。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 。“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 。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 。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 。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 。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 。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 。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 。”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 。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