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高中诗词鉴赏 谁能告诉我几个在高考中出现的苏轼诗词鉴赏题( 五 )


(1)白居易把情看作诗歌的“根”,认为作诗谱歌,应力图以浓郁的真情实感动人心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艺术经验 。这三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任选一个点作一点赏析 。(4分)
答:
古 诗 词 鉴 赏 参 考 答 案
二.【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训练学生从诗歌体裁、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鉴赏,关注考试变化动向,探索答题方法规律 。
【分析解答】(1)七言绝句(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
【点评】应熟悉常见诗词的体裁特点,应对新的考试动向;抓住诗词注释等相关信息,准确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
三.【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理性的层次 。
【分析解答】(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朱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表现理趣 。(1分)
【点评】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其规律是答好本题的思维点 。
四.【命题依据】本题着重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整体把握能力,全面思考,准确作答 。
【分析解答】(1)永遇乐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 。(2)①独特奇妙的章法结构,上片用倒装的手法,前六句正面写燕子楼小园夜景,突出其清幽的特点,为烘托人物的情感作铺垫,后六句则追述梦醒之由和寻梦之行,交待缘由,使读者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了解 。(2分)②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按情事理而发,景是燕子楼小园的清幽之景,情为词人于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黯黯之情,理即由燕子楼关盼的事而悟得的“人生如梦似幻”之理 。三者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2分)
【点评】从诗词的结构入手,从景、情、理三者的关系着眼,深刻体会其精妙 。
五.【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思之有据,答之有理 。
【分析解答】(1)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抛却一路艰难跋涉之喜(分付杨花) 。(答对一点0.5分,共2分)(2)不同意 。(1分)全词紧扣“喜还家”三字,通篇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三个字构思下笔的 。(2分)因此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 。(2分)
【点评】由景入情,抓住词眼,便可准确解答 。
六.【命题依据】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技巧和写景的层次角度,掌握其格调特点和表达作用 。
【分析解答】本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 。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3分)前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画船,第七句又近写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3分)
【点评】由数词的锤炼体会词曲的情感,由写景的顺序揣摩词曲的表现技巧 。
七.[参考答案] :(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本题3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能言之成理,2分 。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
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 。]
八.答题要点:
(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3分 。(只有“坚贞”、“执着”、“志诚”等表述没有结合原词句具体分析只得1分,结合了原词句具体分析可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