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课外古诗前5首重点句子及解析急!急!急!( 三 )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
卜 算 子作者:陆游
咏梅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指演奏 。“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 。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 。“作”,作“如”解 。“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 。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 。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 。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 。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