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背后的故事( 二 )


崔护听后大吃一惊说出了写诗的原因 , 并要求见少女一面 。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时 , 便大声哭喊也许是他的真心感动了苍天 , 少女苏醒过来 , 后来他们就结为夫妻 , 传为千古佳话 。
宋词背后的故事300字作文大全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 , 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 。
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 。
因此 , 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 。
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 为世人称颂 。
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 , 献出自己的力量 , 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 。
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 。
恰恰相反 , 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 。
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 , 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 , 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 。
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 , 同样是奉献 。
这种奉献更深沉 , 更伟大 。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 。
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 。
猪在生存之时 , 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 , 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 。
因此 , 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 , 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 。
此时 , 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 , 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 , 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 , 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 。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 , 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 。
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由此可见 , 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 。
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 , 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 。
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 , 满头银丝时候 , 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 , 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 , 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 。
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 , 从现在做起 , 从自身做起 。
让奉献这棵常青树 , 永远葱笼、繁茂 。
古诗背后的故事

最经典的古诗词,背后感人故事你知多少
有些妙言诗佐 , 字字珠玑、让人动容……然而在这一句句绝美的诗词背后 , 都有一段凄美的经历 。
一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 。
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 。
李商隐的妻子王氏 , 是王茂元的女儿 。
我们不知道这份爱情对于政治的影响 , 只知道李商隐背叛了对他有深恩的令狐綯父子 , 然后娶了王氏 。
说得煽情一点 。
他拿自己的过去 , 换来了这个女人 。
说得功利一点 , 这曾是他仅有的维系 。
无论怎么说 , 他是很爱她的 。
而且 , 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 。
因为几个月前 , 王氏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 。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 , 何事秋风悲画扇 。
等闲变却故人心 , 却道故人心易变 。
骊山语罢清宵半 , 泪雨霖铃终不怨 。
何如薄幸锦衣郎 , 比翼连枝当日愿 。
这首诗出自《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 是纳兰性德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 。
当初两人订有私情 , 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 , 不得不另嫁他人 , 男方无法接受 , 所以作者他安慰自己的朋友接受现实 , 并引经据典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 , 要多想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