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 。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 。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 。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 。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 。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古诗词小故事
不是译文,举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有一天上午,我孤独一人在他乡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 。
每遇到佳节,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一定登上每一座高山 。
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一座高山 。
真想一下子到兄弟们那里,跟兄弟们一起登上高处 。
但我看见兄弟们都插着美丽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单单缺少了我一人,兄弟们都高高兴兴的登上了高处 。
2: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感到十分的寂寞,每遇到佳节的时候,我就更加的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外地,想起自己的家人,我想起了每到佳节的时候,家中的兄弟们.他们都攀上高峰远望时,他们一个个插着美丽的茱萸,也在思念,可是惟独身边少了我一个人.我真想到他们身边去.
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故事200左右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

【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
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
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 。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
有关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故事及其背景资料
关于古代诗人诗歌创作的相关故事具体如下:1、《七步诗》的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