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四 )


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 。
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
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 。
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 。
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 。
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 。
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 。
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 。
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 。
那官大家看法好看第九十扩大计划防空洞十分棵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 。
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 。
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 。
”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 。
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
”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 。
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 。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 。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
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
哲理性的古诗词和故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年初照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有关诗歌的故事
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诗人韩偓,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 。
他少有才华,是初露头角的年轻诗人 。
十岁时曾在为李商隐饯行的筵前赋诗赠别,语惊四座 。
后李商隐重吟其诗,作此绝酬答 。
老凤,这里指与李商隐同年考中进士的韩瞻(韩幄之父),也就是题里的畏之员外 。
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 。
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