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五 )


这句诗说,雏凤的名声比老凤更为清亮,即说冬郎的才华更胜于他父亲,前途无量 。
现在常用来说明后辈的才干胜过前辈 。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 。
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
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
全文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
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
【注释】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
这里指石根云气 。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
言:指期约 。
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 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
知道转载
有关诗歌的故事
http://bk.baidu.com/view/432112.htm题都城南庄崔护所著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关于这首诗的故事,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大概是这样的:书生崔护,去长安应试,未中 。
一天,他喝了几杯酒之后,到城南郊外散心,见到一户花木丛萃而门户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门 。
半晌,只听一位少女从门缝里问话,他对以姓名,并向她讨茶解渴,那少女转身取来茶水,便倚在门前桃树下 。
崔护一边饮茶,一边就寻找话题,想和她攀谈几句,那少女虽没有答话,然“目注者久之” 。
崔护饮茶之后,便起身告辞,那少女“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眄而归” 。
时隔一年,崔护情不可抑,又于这一天去寻访,只见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 。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 。
“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 。
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 。
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