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三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不料,写的人一时疏忽,把“黄 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写丢了 。
慈禧看了之后,非常生气 。
认为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诗文,于是命人把写字的人抓来,让他当场念来,念不出就杀头 。
想不到那位写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写的诗之后先是一惊,既而灵机一动,对慈禧说:“老佛爷,非是臣写错了诗,而是臣 根据王之涣的诗改写的词 。
” 慈禧觉得新奇,连忙叫他念来听听 。
那人随口念到:“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于是,《凉州词》真的成了 “词” 。
五、一树梨花压海棠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
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
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关于诗歌的小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
」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关于诗歌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
这里有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 。
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 。
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 。
他便上前招呼 。
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
”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 。
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
” 诗的故事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 。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
“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