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却为当时的时代所不容

郭嵩焘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 。郭嵩焘痛恨反手关家门,力主开眼看世界,早已被证实是明智之见和明智之举,他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生前没有知音,没有同道,内心寂寞如沙 。他叹息过、苦恼过,却从未绝望过,相信未来,内心始终怀抱着沉重的乐观 。事实证明,郭嵩焘是对的 。

我们都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但是,只是睁眼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他的眼还没有完全睁开 。尽管他在鸦片战争前后做了很多功课,但是受限于主客观条件,他依然认为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一仆不能复起” 。中国人还需要走向世界,与新兴的欧美工业文明全面接轨 。郭嵩焘,可以说就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的翻译官马嘉理在云南被杀,引起外交纠纷,清廷只得派钦差大员到英国去“通好谢罪”,并派驻公使 。公使的人选,就是通晓洋务的郭嵩焘 。
郭嵩焘本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儒家学者,对程朱理学烂熟于心 。他一开始想走的道路,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谋得一官半职 。经过屡战屡败,1847年,他终于考中进士,从此开始走上仕途 。他在回湖南丁忧期间,正巧碰上太平军攻打长沙,作为传统的卫道士,他就跟着另一位湖南人曾国藩一起组建了湘军 。他跟着曾国藩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曾国藩的心腹 。
1863年,郭嵩焘出任广东巡抚 。在位期间,他努力研究国际公法,学习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方式 。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对西方文化充满敌视和蔑视心理 。郭嵩焘作为一方大员,能够放下成见,主动去接触、学习西方文化,可以说是非比寻常 。
因为他之前在浙江当幕僚时,见过西方人的船坚炮利 。从那时起,他就已经改变了对外国人不屑一顾的自大心理,开始认识到西方人并非蛮夷之辈,而是有文化有知识的文明人 。后来他在与太平军作战之时,经常被曾国潘委派到上海去筹措粮饷 。在上海的租界,西方建筑的高大明亮,玻璃窗棂的干净整洁,给他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他不禁赞叹,“细致精妙,非中国所能为也“ 。
他开始一点一滴的尝试接触西方文化,在租界里,他喝了葡萄酒,吃了烤面包,还与那些大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攀谈交流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与他想象中外国人青面獠牙的形象完全不同 。他研习国际公法,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太平天国被剿灭之后,洪秀全诏封的森王侯玉山逃亡到英占的香港,投托港英当局保护 。郭嵩焘活学活用,凭借国际法条与港英当局交涉,迫使对方将侯玉山遣返 。遣返后,在广州处以死刑 。
然而,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郭嵩焘的上级,两广总督瑞麟,想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政绩,他在给朝廷的呈文中说是自己派兵到香港抓回了侯玉山 。郭嵩焘知道这肯定会引起外交纠纷,便极力阻止瑞麟 。可是瑞麟此时已经抢功心切,将公文原封不动飞报北京 。不出所料,英国驻华使节得知后,多次提出严正抗议,要求中国政府不要扭曲事实 。这件事使得郭嵩焘开罪了上司,为了避免被穿小鞋,1866年6月郭嵩焘被迫解任,归乡闲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