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开面馆但汤料配方不知道怎么配( 九 )


相传 , 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 , 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 。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 , 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
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则为求雨 。"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
三、梅列碧溪板凳龙
前面一排灯笼引路,随后是长龙似的烛桥,从村头出发,浩浩荡荡沿着全村一路游动翻腾绕一圈,家家户户的老人早已设好案桌、摆好供品、备好香烛等候在家门前,烛桥一到 , 立到点起香烛 , 放鞭炮迎接 。
四、尤溪梅仙迎板凳龙
三明尤溪梅仙镇的龙灯和其他地区的不同,称为板凳龙,是纯手工制作的 。它是在一节节长约2米,宽约20厘米的木板上,用竹篾搭起骨架 , 糊上白纸 , 制成灶头状的龙身,绘上七彩的云纹,在里头点上蜡烛 。
五、松阳迎火把
松阳村有自己独特的闹花灯方式--“迎烛桥” 。烛桥有的一户一板,也有几户合一板的 , 其制法大体相同:分别在长约25米的厚木板两端钻孔为叉板,板上插好香烛,另制木抬杠(中间钻一圆孔)和木叉轴,表演时将桥板两两相连,便成烛桥 , 抬杠须固定于桥板各衔接处 。
传说松阳村先主南朝公打退外患凯旋回村时,因路途较远,得知其进村天色已暗,乡民为迎接他早早地将蜡烛固定于桥板之上,串接而结队,并精心地将干竹片包裹油柴制成三四米长的大火把 , 伴以笙萧鼓乐 , 出队迎接 。迎接的烛桥灯因此流传下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
六、沙县际硋村过火龙
过火龙是流行于凤岗街道办际核村的一项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晚上,烧炭火在地上铺成一条宽约15米、长约10米的火路,表演的人打赤脚从火路的这头跑向那头,以去掉一身霉气,换来来年福祉 。
同时,在附近将砖头放入火中烧得通红,用手掏出,表示“抱金砖”获富裕的愿望 。据说,表演过火龙和抱金砖者,需斋戒并不近女色七天,否则,会烫伤手脚 。此民俗也许是源于先民对火的一种崇拜 。
七、夏茂鱼灯
舞大鱼俗称舞鱼 。传说在五百年以前由江西民间艺人来夏茂做工时所传教,至今在夏茂一带流传长盛不衰 。每年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 , 各村发起舞鱼队,举着用竹蔑扎绑骨架、用五颜六色纸张裱糊的鱼灯,在锣鼓乐中走街窜户,滚动穿梭,鱼光飞溅,表示祁福,象征年年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