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要用什么方言读啊( 三 )


” ②似花句:谓杨花既象花又不象花 。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
” ③从教:任凭、不管 。
④无情有 思:看似无情,却有意思 。
“思”与柳丝之“丝”同音双关 。
此化用杜甫《白 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句意 。
⑤萦损三句:写柳絮飘飞时引起的闺愁及 思妇的娇困情态 。
⑥梦随三句:翻用唐金昌绪《春怨》(黄莺)“啼时惊妾 梦,不得到辽西”诗意 。
⑦萍碎:苏轼原注:“杨花落水淡浮萍,验之信 然 。
”又其《再次韵曾仲锦荔支》诗自注:“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
” 按此为古代传说、诗人想象,不是科学 。
⑧清沈谦《填词杂说》评本词: “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咏物 。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
” 水调歌头⑴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⑵:“琴诗何者为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 诗⑶ 。
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
”余深然之 。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⑷ 。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 括⑸,使就声律,以遗之云⑹ 。
昵昵儿女语⑺,灯火夜微明 。
恩冤尔汝来去⑻,弹指泪和声 。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儿气⑼,千里不留行 。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⑽ 。
众禽里,真 彩凤,独不鸣 。
跻攀寸步千险⑾,一落百寻轻⑿ 。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 炭⒀,起坐不能平 。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⒁ 。
〔注〕⑴本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 。
苏轼在黄州《与朱唐叔》第二十书云: “章质夫求琵琶歌词,不敢不寄呈 。
” ⑵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 。
⑶退之: 唐文学家韩愈的字 。
他有《听颖师弹琴》诗云:“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嗟予有两耳 。
未肯听丝篁 。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 置我肠 。
” ⑷章质夫:即章粢 。
⑸*括:矫揉弯曲竹木,使之平直,或为 成形的器具,引申为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词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此指把 不入乐的诗改成合于声律的词 。
⑹遗(wèi):给与 。
⑺昵昵:亲密貌 。
⑻尔汝:以“尔”“汝”相称,表示关系亲昵 。
⑼一鼓:《左传·庄公十 年》:“一鼓作气 。
”填然:形容鼓声宏大 。
⑽青冥:天空 。
⑾跻攀:攀 登 。
⑿寻:八尺 。
⒀烦子二句:烦劳你手指间弹奏出如风雨般的乐声,使 我内心产生强烈冲突 。
冰炭,枚冷和极热的东西,形容感情的反差剧烈 。
⒁无泪句:是说听者眼泪已流尽,比韩愈诗的“湿衣泪滂滂”更进一层 。
西江月①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② 。
酒贱 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
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 。
〔注〕①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 。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本词 作于元丰三年(1080) 。
宋杨湜《古今词话》谓其末句“北望”为表现作者...
保护方言议论文800字
留住方言,文化立根方言在时代的冲击下踉跄前行,早已衣不蔽体 。
那些在历史回荡着的声音,有些渐渐远去,甚至不复存在,也带走了承载其中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光辉 。
方言保护亟不可待,一寸乡愁还需留住 。
留住方言,文化立根 。
一方水土一片记忆,一声乡音一份联结,“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心灵安全的归属,奔波再久乡音一响,那就是到家了 。
这种声音是那样的美,总会让人热泪盈眶,熙熙攘攘的一群人在喉咙震动爆破的那刻已经成了老乡 。
孕育于同一片土地,声音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
方言是乡的灵魂,寄居着文化,是人文和历史的载体 。
不论是秦腔的撕吼还是越剧里的吴语,都用独特的方言美感定义了一片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特点 。
方言是地方的文化名片和最佳代言 。
那些埋藏于地下的文字破译需要方言,古代历史的解读需要方言,诗词韵律的判断需要方言 。
这声音啊,捣破黄龙直击文化的心脏 。
中华文化在方言的传动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是百花绽放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