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要用什么方言读啊( 五 )


又如第二首: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
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 。
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
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
四声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 。
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 。
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 。
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 。
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 。
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
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
比如...
北方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明清时期,江南普遍富裕,北方普遍贫穷 。
富裕的地方文化水平比较高 。
所以南方方言有较多文言文成分,比如今天不叫今天叫今朝,去年不叫去年叫旧年 。
南方方言语音上有些保留了“尖团音” 。
南方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 。
相比普通话,学诗词平仄的时候方便一点 。
吴语中有“浊音” 上海话“ 好伐? 旁友”就是 。
民国国语,即现在台湾国语,由于首都在南京,势力范围在南方,成员多为南方人,所以保留了入声,发音南北兼顾 。
我朝普通话,由于我党势力范围在北方,成员多为北方人,从方便普及的角度考虑,定普通话的时候直接以北方方言为基准,把以上提到的南方方言的特征都给踢除了 。
《清平乐》诗词赏析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清平乐 绕床饥鼠(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 清溪奔快(辛弃疾)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
千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清平乐 候蛩凄断(张炎)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
月落平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清平乐 采芳人杳(张炎)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
清平乐 野花芳草(韦庄)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
清平乐 雨晴烟晚(冯延己)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