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 三 )


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危机的表现是什么呢?
(一)责任感的缺乏 。这些孩子在学习态度上是典型的“要我学习”,而不是“我要学习”,他们并不把家长对他们学习的督促理解为家长是为了培养其对学习的责任感,是要他们明白“我应该好好学习,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因此,他们的学习成了最让父母操心的一件事 。
(二)自尊心的扭曲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一副惟我独尊
的姿态”;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老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瞧不起自己,一脸妄自菲薄的沮丧” 。在小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要么因为家长对他期望过高、教师对他宠爱过分以及同学对他盲目崇拜而使他自我评价过高,显得太“自负”;要么由于家长对他的过度保护、教师对他的过重批评而使他自我评价过低,又显得太“自卑” 。自负与自卑,代表着自尊心的两极,都是一个人缺乏恰当、适度的自尊的表现 。
(三)同情心的缺乏 。曾听一位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你别指望他替你着想 。你看看,他要是生病,我们当家长的跑上跑下,忙前忙后,那种焦急和心疼就别提了 。可是,一旦我们大人有了病痛,你再看看他,一进家门,连个招呼也没有,更别提问候了 。大人的难受,他们大都视而不见 。”走近现实,我们发现,有这种抱怨的家长不在少数 。
二、语文教学对重塑小学生道德情感的作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道德情感教育中的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活活地冻死在街头,那一幅悲惨的画面,使学生一读就落泪;小音乐家扬科的悲惨命运激发了学生们的同情心 。这种感染作用,是每一篇语文课教学中都会产生的 。
(二)小学语文教学在道德情感教育中的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的精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例如,《博士的脚印》一文,学生读后,对博士在丰厚的待遇和祖国的命运之间选择为祖国报效而感动,激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也要像博士那样为祖国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