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只能读tufan吗?吐蕃到底读tufan还是tubo( 三 )


2. 吐蕃 最早出现的典籍 。既然吐蕃政权最早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与唐朝通使接触,那么实时记录唐太宗政治生活的《唐太宗实录》就应是最早出现吐蕃一词的权威典籍 。只是该书早已亡佚 。唐代杜佑完成的《通典》应是最早系统叙述吐蕃的汉文史书,其诸多记载成为新旧《唐书·吐蕃传》的重要依据 。
3. 吐蕃的源起性质 。学界公认吐蕃中的“蕃”译音藏文???? 。问题是吐蕃政权一直自称单音节“????”;藏文文献中也从未有过吐蕃二字(在唐蕃会盟碑上,与“大唐”相对,吐蕃才自称????????????,是三音节词语),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吐蕃中的“吐”怎么来的?什么意思?笔者查《通典?边防》所音译的唐朝周边部族名称,也有单音节的,如霫、氐、滇等,还有附国,是“附”后加“国”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单音节的????唐朝在译为汉文时不循常规译为“蕃”或“蕃国”而用双音节“吐蕃”呢?不少学者绞尽脑汁给出了种种可能的解释,如“吐通大”说、“吐表上部”说、“吐源于氐”说等,这些观点都遭到质疑或根本难以令人信服 。另有学者说吐蕃很可能是由突厥语tüp(宗族)加bod组成的,意为“蕃部族”,此论颇值得考虑 。不论真相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吐蕃一词起源时并非吐蕃政权或族群的自称,而是他称,应是唐人根据他族对吐蕃的称呼造出的汉语音译词 。
4. 吐蕃的 源起路径 。根据史书可以肯定在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之前,唐与吐蕃疆域尚未相接,不曾有任何往来,相互还很陌生 。正如两个毫不认识且语言不通的人不经他人介绍要建立某种密切关系是不可想象的,吐蕃要与唐朝通使来往,没有中间人或邦国予以介绍,也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可以想见的常识 。那么当时能为吐蕃和唐朝居中牵线的部族邦国会是谁?最可能的莫过于吐谷浑或突厥,因为当时与唐朝相邻且经常来往(或友好,或战争)的正是突厥与吐谷浑(含党项),且突厥与吐谷浑当时均与吐蕃疆域相接,并早于唐朝与吐蕃来往 。由此,我们分析唐人所造吐蕃名称可能的源起途径:(1)突厥居中传译;(2)党项居中介绍;(3)吐谷浑居中称呼 。
(1)突厥。突厥立国于552年,是一个众多游牧部落联合体,他们使用一种相同或大体相同的语言,称作突厥语,并有突厥文 。突厥立国后,把中亚草原、西域诸国及蒙古草原诸部统一起来,利用突厥文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语言特征的突厥语系(也称阿尔泰语系)横贯整个亚洲 。突厥在六世纪中期击败吐谷浑后,取得了西域南道的控制权,曾一度深入到青藏高原 。吐蕃羊同(象雄)等地与西域相邻,突厥很早就与吐蕃有了接触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藏史《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后,在与突厥接壤的边境地区设有俄久、芒玛等五个军事千户部落[16]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载:“赞普墀伦赞亲率精兵万人,启程远征……遂破宇那堡寨,灭顽敌魁渠森波杰,芒波杰孙波逃往突厥矣[17]”,这是松赞干布父亲时期的事,说明吐蕃与突厥往来早于唐朝 。而《突厥语词典》则称吐蕃本为突厥所有:“Tübüt(吐蕃)即在突厥境内活动的一个部落……他们是逃到qin(中原汉地)边境的一个名叫撒毕特的人的后裔 。撒毕特到达此地后,他的子孙后裔迅速增加,所以他割取突厥境内一千五百法尔撒哈土地为后裔使用 。他的领地东邻qin,西邻克什米尔,北邻回纥诸部,南达印度洋[18]” 。这样,突厥对吐蕃的称谓传到唐朝是很自然的,唐朝可能采用突厥的叫法称呼吐蕃,而Tübüt正是双音节,且发音近于吐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