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只能读tufan吗?吐蕃到底读tufan还是tubo( 五 )


三、吐蕃一词的本真音读
在《突厥语大词典》中吐蕃被写作Tübüt 。唐代的突厥碑文《阙特勤碑》里吐蕃作Tüpüt或Tüp?t(ü/?是同一元音的转写问题)[26] 。法国藏学家路易·巴赞等提出了一种假设:突厥语以tüpü/tüp?(顶峰、高地)的复数形式来指称处于世界屋脊的吐蕃;因突厥语系蒙语族复数有-n、-t两式(tüp?n、tüpüt),且-n式更常用,而吐谷浑语正属于突厥语系蒙古语族 ,唐朝恰好采用了来自土谷浑语的-n式tüp?n发音,故音译为汉语词吐蕃[27] 。结合前述吐蕃的源起路径分析,路易·巴赞的这个假设非常可能成立 。

实际上,汉字“蕃”在唐代一直读“元”韵,的确带鼻音韵尾-n的(具见下文);按王力先生《汉语史稿》里对唐代中古音的拟音,“蕃”当读为[bh??n]或[p??n]音[28],清代著名音韵学家、历史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轻唇音》中也曾谈到“蕃”的古代读音:“古读蕃如卞……卞、变、蕃皆同音”[30] 。“卞、变”二字今天读音都是带鼻音韵尾-n的,可见钱大昕的观点和上述“蕃”的中古音拟音是一致的 。吐蕃的唐代读音可拟为[thup??n],相当于今天的汉语拼音tubian,也正接近于tüp?n的读音,这应是吐蕃一词起源时的本真音读 。tǔbō论者也许会抗议说,唐代“蕃”字难道不可以读如bō音吗?有学者还举唐人孙思邈把“薄荷”写为“蕃荷”之例来说明“蕃”也可读bō音,似乎吐蕃一定可读若tǔbō[29] 。那么请看以下有关唐代吐蕃的音读线索,看看那时吐蕃究竟能否读为tǔbō一类音 。
(一)“蕃”字在唐代的音韵表现 。
1. 韵书注音 。《广韵》音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代官方“普通话”语音 。当时知识分子参加科举考试赋诗押韵,也须以该音系作标准 。笔者遍查《广韵》,可见其中“蕃”字仅“附袁切、甫烦切”两读,均属元韵 。藏学家牙含章根据《广韵声系》认为番、蕃二字有“补过切”、“孚袁切”两读,认为唐时“蕃”就是依“补过切”读做“播”的,并说这可从唐蕃会盟碑中“蕃”藏文作bod得到证实[31] 。经查,牙先生所引“补过切”实际是“番”的读法,并非“蕃”的音读 。虽然番、蕃二字有时相通,但既然我们讨论的是吐蕃的音读,根本上还是要关注“蕃”在韵书里的反切注音 。
2. 押韵表现 。历史上唐朝和西部的吐蕃往来密切,故唐代文人学士的笔记、散文中屡屡提及吐蕃一词,唐诗中吐蕃、西蕃一类词常可见用,如:
贾岛《寄沧州李尚书》
沉谋藏未露,邻境帖无喧。青冢骄回鹘,萧关陷吐蕃。
何时霖岁旱,早晚雪邦冤。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高适《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