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赏析( 七 )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 。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
少任侠 。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
后世因称陈拾遗 。
敢于陈述时弊 。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
有《陈伯玉集》传世 。
登幽州台歌赏析 1、《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传诵的名篇 。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
像燕 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 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
3、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看不 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 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此获得广泛的共鸣 。
4、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 (“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 的情景 。
5、全诗如下: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
扩展资料 1、《登幽州台歌》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
在句式 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2、《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
陈子昂是一个具 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
...
赏析句子登幽州台歌的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
如何赏析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