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代教育的困惑怎么写?

农村隔代教育的困惑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农村隔代教育的困惑,希望有所帮助!
由于打工的收入比种田好,小洞村很多年青人便把儿女放在家中,让老人看管 。尽管有些不忍,但为了多挣点钱,为了让孩子将来受到更好的教育,或者为了建一座像样的房子,他们还是要四处奔波,必须忍受着与儿女长期离别、牵肠挂肚之苦 。
现在一对夫妇多是两个小孩,其珍贵自不待说 。对老人来说,当保姆当然称职,他们能让小孩吃饱、穿暖,把孙子辈视为掌中之宝,天天把小家伙搂在怀里,又亲又吻,抓屎端尿,呢呢喃喃,虽有含饴弄孙的天伦之娱,有返老还童之乐,但隔代教育的种种不妥,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老人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带小孩 。
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牵挂的事,但离开了父母,却只有爷爷奶奶的溺爱,小孩子读书也就打了折扣 。
小洞村已考出大中专生20多名,按人口比例还不错,其中洪龙一家就考出6人 。那时,洪龙的父亲没有多读书,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儿女读书 。洪龙为了挣钱,“算盘是要背在屁股后头打的” 。他省吃俭用,供儿女读书 。哪个子女不读书,就用棍子满村里追着打 。以前,村子里也有辍学的,但都是因为家庭贫穷上不起学,很少有主动辍学的 。当时能够考上大中专,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
近几年,小洞村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网络游戏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现在,全村读幼儿园的15到20人,读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有12人,初中两人,高中一人,辍学在家的仅1人 。
村里曾有个学生,初中时在班里是第20名,考上了重点高中全州高中尖子班,并上升到班里十几名,按理说考上大学一点也没有问题,但却迷上了网络游戏,结果成绩下滑,只考上了大专,现在正在南宁找事做 。
读了书也难找工作 。有个年轻人原在桥渡初中读书,总是考不及格,无奈只好中途辍学 。离开学校已有四五年了,如今在南宁一家小餐馆打工 。前不久有人碰上他,问他现在知道没读书的害处了吧?没想他却说:“没什么呀,现在我还不是很好!”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
带孙辈还指望养老
打工在外的儿子、媳妇也会固定地寄回钱来,不会亏欠老人 。“啃老族”也有,象征性地拿点小钱;也有一些打工仔,或打工被拖欠工资,或亏了本,回来不好意思地说声“对不起”,老人心中虽有不快,多是无奈,不做计较,表现出对儿子媳妇的宽容 。当然,他们除了对孙子们的爱,也懂得“你不带好他们的儿女,到了你吃得动不得的时候,还能指望儿子、媳妇侍候你、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