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的诗句意思

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黄沙,风簸水动波浪淘卷着泥沙从天边流来 。今天我要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牵牛织女的家门 。
语文诗词鉴赏:浪淘沙(欧阳修)答案 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
意思: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题考〕本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 。
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 。
唐白居易、刘禹锡并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 。
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亦非泛作也 。
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
【词律】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
〔作法〕 本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 。
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 。
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 。
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 。
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 。
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 。
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
【格二(双调小令)】中仄(zè)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
【例(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仄仄平△(平韵)春意阑珊 。
⊙仄平△(协平韵)罗衾不耐五更寒 。
⊙平⊙仄仄平△(协平韵)梦里不知身是客,⊙仄⊙平平仄仄(句)一晌贪欢 。
⊙仄平△(协平韵)独自莫凭栏,⊙仄仄平△(协平韵)无限江山 。
⊙仄平△(协平韵)别时容易见时难 。
⊙平⊙仄仄平△(协平韵)流水落花春去也,⊙仄⊙平平仄仄(句)天上人间 。
⊙仄平△(协平韵)自己找一下
浪淘沙的诗句意思

对毛主席诗词《浪淘沙 北戴河》的赏析?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
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
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
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 。
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 。
作品鉴赏: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
“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毛泽东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毛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毛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
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 。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
“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